【
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動態】2018年雙11落下帷幕,根據菜鳥網絡數據,2018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總量為10.4億個。這個訂單量相當于中國2006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
由歷年數據可以看出,2012—2018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處于高位增長狀態,且近年來增速放緩且有逐步穩定的趨勢。由歷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的變化,再現了電商近年來蓬勃發展與日益普及,并將逐步觸碰到行業天花板。
在菜鳥體系里,三通一達是送貨主力。今年“雙11”,中通快遞宣布當天快遞訂單量突破1.5億件,圓通速遞宣布破1億件,比2017年提早6小時53分。三通一達2018年的日常快遞業務量為2000—3000萬票,雙11當天將迎來超三倍的訂單量。
阿里CEO張勇說,昨天的峰值就是今天的常態。那么阿里體系內的包裹量還會沖到怎樣的呢?
就快遞全行業來看,國家郵政局新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成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累計地業務量為347.4億件,由此得出全行業日均快遞業務量為1.27億件,那么今年雙11當天快遞處理量達到日常處理量的三倍之多。
訂單量越來越多,物流效率也越來越高。據菜鳥網絡數據,2013年送達1億個包裹需要花去9天。到2017年,送達同樣數量的包裹只需要2.8天。今年的快遞處理速度必然會更向前推進。迎接更大的快遞訂單量,郵政快遞全行業將有超過300萬名一線人員投入到旺季服務中,轉運中心、車輛等能力擴充20%,行業自有全貨機達到110架,高鐵運快遞的路線已突破400條。快遞電子運單普及率已超過90%,“小黃人”、“藍精靈”等自動化分揀、無人倉和智能分揀機器人逐漸規模化使用。
今年雙11,主要電商平臺促銷力度不減,加之社交拼團模式平臺成為電商集中促銷的新生力量,促進了旺季快遞業務需求增長。
為了應對旺季,菜鳥聯合行業一起推進IoT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實現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多種物流要素實時在線,并進行智能調度,優化資源配置,提率降低成本。雙11前夕,菜鳥與圓通聯合啟用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在中通,24個轉運中心上線雙層自動分揀系統;在申通,超過14個新建及改擴建轉運中心投入使用,預計新增操作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新增日均快件處理能力達1000萬件;德邦快遞則上線智慧車隊,雙11期間將實現數據管控共享,時間發現并處理風險。
京東商場采用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長時間大促,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訂單中超過90%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表示11.11期間,快的一單送達時間僅4分鐘。
為了應對今年雙11,京東物流投入使用了規模巨大的機器人倉群,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達到50個;16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持續提升訂單處理效率。另外,還有無人車、無人機、外骨骼機器人、智能打包機、智能運籌系統等不同黑科技的組合投用,用運轉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和高度默契的人機CP配合,為電商物流旺季提供強力支撐。
蘇寧透露,2018年雙11當天物流訂單提前17小時超過去年,截至當天18點,當日訂單派送完成率達到81%。
對于蘇寧物流來說,2018年是"黑科技"產品不斷落地的一年。4月,濟南AGV機器人倉正式上線,這是蘇寧物流繼上海AGV機器人倉以外上全國第二個智能機器人倉;今年5月,蘇寧物流"行龍一號"無人駕駛重型卡車進行了實測,并在北京、南京、成都三個城市實現常態化運營;無人配送小車"臥龍一號"也先后在北京、南京、成都實現常態化運營,加上為解決偏遠地區難投遞問題而打造的無人機配送網絡,蘇寧物流實現了"倉運配"全流程無人化。
不得不說,面對呈現幾何式的增長的快遞訂單量,單單依靠人力已不再可能是解決辦法,加大科技投入,借助智慧化升級來承接此重任,已經是快遞物流企業競相競逐的趨勢。
2017年“雙11”購物盛宴之后,當天處理了4.16億件包裹,還有9億包裹還在路上,快遞處理高峰還在持續。不過,智慧物流的逐步落地,今年更多的快遞人可以更加從容,更加專注服務了。
(原標題:一天處理4億件,還有9億包裹在路上丨雙11復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