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設備,又一躋身“萬億級”環境治理產業鏈的熱門板塊。
愈發嚴苛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與追求精細效益為核的環境治理雙重推動,為新增和升級改造現有的環保設備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產業集中度不斷攀升
一個愈發凸顯的行業特征是,環保設備正從環境治理輔助作業向全程產業鏈發展的轉變,實現了供給方到需求方的全面規模化應用。誠如近年來環保設備覆蓋范圍從省級到地級,再到縣級,全面覆蓋;環保設備空間的擴大,從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領域的拓展,從空氣、水向土壤傾斜。從行業來看,發展機遇集中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改造上。
近幾年我國環保設備產品無論是種類和還是數量都有長足增長。根據工信部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從事環保設備制造的企業超過7508家,行業產值規模升至7500億元左右。其中污水治理領域企業2500余家,從事環境監測儀器制造的企業500余家。相對應地是,兩者實際銷售收入相差甚遠,年實際銷售收入相距近10倍。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環保設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超過7421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兩倍有余,年復合增速接近18.87%。包括廢氣處理、水處理、固廢處理、噪聲與振動控制、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在內,環保設備實則涵蓋了逾10000種相對齊全的產品矩陣。九大領域如圖所示:
站上千億級風口
截至2018年,污染防治領域(環保設備制造和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1.48萬億元,較上年增幅達到12%。從歷年數據看,2006年后,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占環保設備總產量比重中的近半壁江山。以2018年為例,目前廢氣處理設備主要集中在湖北、廣東和山東,產量合計占全國比重超過58.39%。具體如下圖所示:
工信部曾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截至“十三五”末期,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將達到萬億元的目標。這意味著在2016—2020年這一區間內,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有望在620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3800億元。
國內機構曾預測,今年內行業萬億目標就有望達成,未來1年內更是有望突破1.18萬億,行業發展速度將遠超上述規劃預期。僅以水處理設備而言,按照“水十條”的規定測算,“十三五”期間,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超1000億,并將以較大比例釋放給水處理設備行業。
競爭關鍵取決于智能化?
然而,數量攀升的同時“提質”也正成為環保設備行業下一階段的關鍵詞。發展壯大綠色制造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環保設備制造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據統計,我國環保設備行業內企業眾多,其中以中小企業為主,占行業企業總數的70%以上,大型企業數量占比不到30%。
正如《指導意見》就曾提出,加大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供應鏈在環保設備制造領域的應用,開展生產過程中能效、水效和污染物排放的對標達標。優化環保設備結構,拓展細分領域,根據用戶治理需求和運行環境,打造一批定制化產品。“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亦為環保設備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主基調:從制造應用向全面智能化轉變。
也就是將著重推廣物聯網、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而《指導意見》重點工作給出了未來行業發展的具體方向,從過去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轉變過來,扭轉發展思路,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五大需要持續發力的方向如下圖所示,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我國環保設備行業正在由高速增長向持續穩定增長的新階段過渡。
“目前,‘從有到優’是我國環保設備產業下一步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進一步指出。業界普遍預測,在新經濟常態下環保設備將朝著混業化發展縱深挺進,且這種方式不可逆轉。由于自身的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成套的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多樣化,再加上諸如PPP等多種新型商業模式的興起,具備核心技術優勢的眾多“小而美”環保設備企業必將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原標題:環保設備下半場:年均千億增值空間 新一輪搶食剛開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