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得益于消費者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和輿論宣傳的充分。國內產業界也對此充滿期待,輿論聲勢浩大。由此看來,智能家居市場前景似乎一片樂觀。然而,具體產品卻銷售乏力。
2018年智能家居單品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智能鎖產銷量在1300萬至1500萬套之間,滲透率約為5%;智能音箱出貨量為2190萬臺,滲透率僅為2.15%。其它大部分智能家居單品市場滲透率低于上述兩個單品。而以家庭場景為單位的成套解決方案還未形成規模。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之下,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智能居家品牌上出現的具體問題。
直觀上來看,是用戶不買單。智能家居產品包含物聯網、通訊協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新興技術,因此高科技研發成本使得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而在我國,工薪群體占據大多數,購買能力限制了智能家居在這個受眾群體中的普及速度。若年齡區間來劃分,80后、90后對智能家居產品接受度較高,但經濟實力較弱;而60后和70后雖然經濟實力較強,但接受度較低。
在使用體驗方面,智能家居產品也并不。說起智能家居的體驗問題,我們的反應很可能是語音交互不盡人意,或是響應緩慢等等情況。實際上,還沒等到測試“智能能力”時,不少消費者就已經被復雜的啟動和安裝過程勸退了。有消費者表示,當他試圖用六個智能插頭來控制家中的智能燈泡時,發現自己需要對每個燈泡進行11步操作,這樣繁瑣的操作甚至很難找到代勞的工作人員。其實,無論是智能家居或是其他領域,化繁為簡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不管技術多么復雜,對于消費者來說,智能家居需要實現的是簡單便捷,這不僅體現產品上、交互路徑上,熟悉、選擇、思考、決策的過程中各種精力成本也要盡量降低。
同時,智能家居產品是一種聯網設備,在這種萬物互聯的時代,隱私信息安全是消費者重點擔心的問題。近兩年頻發的智能家居導致隱私泄露的傳聞很容易讓消費者對相關產品喪失安全感。以智能音箱為例,亞馬遜和谷歌都曾爆出數據安全問題,這些設備在接受用戶命令時也可以遠程存儲音頻,可能收集到用戶的敏感數據。消費者當然不會希望自己的隱私被其他人甚至黑客所利用。因此在權衡便利與隱私保護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獲得用戶更多的信任。
此外,消費者對智能家居并未形成清晰的認知,目前的需求處于嘗鮮或者局部升級階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剛需。而批嘗鮮的用戶并沒有給予很好的反饋,這使得后續很難拓展更多銷量。因此,更多用戶還在等待智能家居產品價格變得更加便宜,或是智能家居產品在技術上產生新的更迭。智能家居很可能陷入了一個“觀望期”。
結語: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消費者與市場的培養,都處在起步階段,雖然產品功能、解決方案在一步步升級、完善,但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智能家居究竟何時才會將想象中的畫面變成現實?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據億歐網、CPS中安網、智安物聯網、腦極體、克而瑞咨詢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原標題:智能家居市場內熱外冷 消費者為何不買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