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芯中發現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塑料珠,讓我們意識到塑料垃圾作為污染物已經遠及地球上偏遠水域;
泰國一名叫瑪麗安(Mariam)的易危海洋生物儒艮寶寶因胃部感染離世,醫護人員也在其腸道發現少量的塑料垃圾,這已經不是一起在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塑料垃圾的案列。
這說明,我們不得不重視塑料垃圾頻頻發送的“預警”。據調查顯示,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到海洋,或者分解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誤食,隨后,人類通過食用海鹽、貝類等海鮮產品攝入微塑料,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影響。
眾所周知,塑料由于難以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往往通過焚燒、在自然中堆積等方式處理,或遺棄在河海中。有專業人士表示,在90億噸的塑料制品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不僅僅是中國,各個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塑料垃圾其中蘊含的威脅,解決塑料垃圾問題刻不容緩。
因此,想要處理塑料垃圾,無非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禁止塑料,尋找可替代的東西,二是將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在其他方面。在塑料垃圾的處理上,都在為之而努力,目前取得了哪些可值得關注的成績呢?
方法一:禁塑 尋找可代替的東西
我們日常生活中購物、買菜離不開塑料制品,源頭減量,為了減少對塑料的使用,很多像麥當勞、星巴克、喜茶等飲品店使用“紙吸管”代替“塑料吸管”,雖然這一方式還在探索之中,但也算是減少塑料垃圾產生的一個思路。
日本不少餐館已經將塑料吸管更換為以玉米為原材料的吸管,此外,還推出了可食用的餐具來減少對塑料的使用,所有的探索都是為了減少塑料垃圾的使用,有很多國家已經開啟或正準備開啟“限塑令”。
方法二:將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
如何處理塑料垃圾,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大難題。近,英國切斯特大學桑頓能源研究所宣稱,已成功獲取把塑料垃圾變成電力和氫氣燃料的技術。據了解,未經清洗和分類的塑料垃圾,用機器粉碎后投入窯中溶化,塑料垃圾就可直接用于燃氣發動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是電力,可用于居民住房照明。
除此之外,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科學家格雷格·貝克漢姆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種變異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分解塑料的工作。第二個值得關注的是將磨碎的塑料瓶與植物中的可生物降解物質混合,添加到玻璃纖維中,可用來制作沖浪板、滑雪板、汽車部件和風力渦輪機葉片。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讓我們看到了塑料垃圾被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但這不代表仍然可以繼續以無所謂的態度繼續亂扔塑料垃圾,從源頭遏制塑料垃圾的產生,仍是處理和減少塑料垃圾的重點。
(原標題:塑料垃圾頻頻發送“預警” 回收再利用還要等多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