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為了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糧食儲備量及食品安全水平,因此推動我國農業朝智能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隨著人工智能、傳感器、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無人機、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品逐漸應用于智慧農業當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實施,我國已全面推行制造強國戰略,而農機裝備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成為了當前及以后發展的重要任務。農業機器人作為智能農機裝備的一部分,其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預計到2026年農業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44億元。由此可見,我國農業機器人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智慧農業建設發展快速,農業機器人使用情況得到推廣。根據工作內容的側重點不同,農業機器人可分為采摘機器人、除草機器人、施肥機器人、耕作機器人等。作為農業機器人的細分領域,采摘機器人的使用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據悉,采摘是整個農業生產中最耗時、最費力的環節之一,需投入整個生產勞動時間的40%,為了使廣大農民從繁重的采摘活動中解放出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和學者致力于水果采摘機器人的研究。
在我國,許多研發部門對采摘機器人產生濃厚興趣,相繼研發出具有特色性機器人產品。如:中國農業大學研制的采摘黃瓜機器人利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對采摘對象的成熟度進行判別,并引導機械手來抓取黃瓜;北京農林科學院研發的草莓采摘機器人可以自主搜索、識別和采摘成熟草莓果實,采摘機器人的使用不僅可以降低采摘時的人工成本,還可減輕農民的工作壓力。
在國外,采摘機器人的使用也成為智慧農業的得力助手。如:美國公司Abundant Robotics研發了一款采摘機器人,能夠24小時不間斷完成采摘工作,以此來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 西班牙初創公司Agrobot開發了一種全自動草莓采摘機器人,這種采摘機有24條“手臂”,可以獨立采摘草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蘋果采摘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使用相機和深度學習算法的組合來掃描果園的樹木,以此盡量減少對農產品和周圍樹葉的損害。
雖然現階段農業采摘機器人研究已得到了很大進展,但目前我國采摘機器人距市場全面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還面臨著多重挑戰,因此需要我們繼續完善市場發展。
在國家政策的保護方面:國家應加強政府支持,加強智慧農業采摘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示范,推廣采摘機器人的使用;制定相關補貼政策,對智慧農業采摘產品給予政策性補貼,減免相關手續費用。
在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國家應加強技術標準建設,積極推動行業建設標準,加大采摘技術檢測平臺,建立安全采摘機器人活動。科研機構應當重點解決“卡脖子”問題,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做出貢獻。
在人才建設與培養方面:學校應大力培養農業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交叉人才,開設智慧農業采摘機器人相關研發課程,在農業領域做出更多研究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