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光纖激光器巨頭IPG Photonics發布了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IPG在2021財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79億美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為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12%;毛利率49.0%,比去年第三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去年三季度毛利率為48.0%)。
而今年1-9月,IPG總營收為1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為2.13億美元,同比上升94%;毛利率為48.4%,比去年1-9月上升3個百分點(去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45.4%)。
高功率激光器銷售額下降 手持激光焊大幅增長
據IPG公布的信息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材料加工市場的銷售額達3.45億元(占總銷售額的91%),同比增長19%,主要的增長動力是焊接、標記和增材制造(3D打印)應用的銷售增長。而由于醫療銷售的增長,其他應用市場的營收同比增長17%。
令人意外的是,過去IPG強勁的高功率連續波(CW)激光器銷售額在本季度出現了下滑。盡管北美和歐洲的焊接、切割業務強勁增長,但仍無法彌補中國市場切割業務收入的下降,最終導致高功率連續波(CW)激光器(1kW以上)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4%。其中,6kW以上的超高功率激光器銷量占高功率激光器的51%。
另外,由于新興產品和應用的增長,IPG的脈沖激光器、中功率激光器收入增加。其中中功率增長主要由切割、焊接、增材制造和半導體應用驅動,脈沖激光器增長則受益于箔切割、標記、清洗、鉆孔和太陽能電池制造應用的需求增加,QCW激光器則得益于標記和鉆孔業務的增長。
同時,得益于手持激光焊接系統LightWELD銷售額的大幅增長,IPG系統業務也實現了穩健增長。
中國市場被追平 歐美市場大幅增長
按地區劃分,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了7%,達1.36億美元(按1:6.49匯率換算,約為8.85億元人民幣),占IPG第三季度營收的36%,而國產光纖激光器龍頭企業銳科激光今年第三季度營收為8.97億元。由于銳科激光今年未披露國內外市場占比情況,只能按去年年報情況進行預估(2020年國內市場營收約占總營收的98%)——銳科激光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市場營收約為8.79億元(該預估數據未經審計,僅供參考)。IPG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幾乎被銳科激光追平!
盡管IPG在中國市場遇到嚴峻挑戰,但它在中國以外地區的銷售情況正加速改善——其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4%。其中,焊接業務的強勁增長、切割應用高功率激光器的銷售增長以及醫療領域創紀錄的收入推動了北美地區收入的增長,北美市場同比增長55%。而歐洲在切割、焊接、標記和增材制造應用方面有強勁的需求,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50%。
把握新興市場 尋找增長新動力
IPG Photonics的首席執行官Eugene Scherbakov博士表示:“我們對本季度的業績和執行情況非常滿意,不斷擴大的地域范圍和愈發多樣的產品線,都對我們實現公司歷史上最高的季度收入起到了幫助作用。我們大部分地區的焊接應用需求實現了增長,北美和歐洲切割業務以及新興產品和應用(如鋁箔切割、清洗、3D打印、鉆孔、醫療和太陽能電池應用)帶來了更高的收入,這些因素推動IPG本季度順利斬獲強勁的業績水平,盡管同期中國的切割應用市場大幅減少、需求明顯減弱。”
“由于我們繼續看到新興產品和應用的強勁需求,以及對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和自動化等宏觀趨勢的投資,第三季度訂單與賬單的比例略高于1。我們仍然對IPG在電動汽車應用、醫療、手持激光焊、超快激光和許多其他領域的增長前景感到興奮,我們相信這些將推動我們未來的收入增長。然而,中國在切割應用方面的持續疲軟導致了我們的近期前景預估更加謹慎。”Scherbakov博士總結道。
IPG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將達到3.3億至3.6億美元。
創始人10月辭世 IPG何去何從
而在本次三季報出爐前不久,IPG創始人、董事長、前首席執行官 Valentin P. Gapontsev 博士逝世。
首席執行官 Eugene Scherbakov 博士表示:“Valentin 的去世對 IPG大家庭,以及光子學世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Valentin 的技術創新、對光纖激光器的戰略愿景和創業驅動改變了激光行業和工業自動化,使激光器最終成為具有低成本、可靠和有效的工具,并在全球工業生產中大規模應用。作為公認的工業光纖激光器之父,他的領導力和獨特的戰略使 IPG 走在快速技術發展的前沿,并將繼續激勵我們在所做的一切中追求卓越。在這個極其悲傷的時刻,我們的愛和思念與他的妻子和家人同在。”
2021年11月起,IPG將徹底進入后Gapontsev時代。在新的時期,以銳科激光為代表的國產激光器廠商對IPG市場份額帶來的沖擊愈發猛烈,IPG在中國切割應用市場的下行趨勢不可避免。但從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作為行業引領者的IPG,似乎已找到擺脫單一市場依賴的方法——歐洲、北美市場的強勁增長,焊接、增材制造、清洗、鉆孔、醫療、太陽能電池制造等新興應用的崛起,使得IPG在中國市場收入下降的同時保持了整體業績增長。
更值得業內同仁注意的是,盡管IPG中國市場下行明顯,但其毛利率已恢復至接近50%的水平,凈利潤更是出現大幅增長的趨勢!我國激光市場的內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未來IPG將何去何從,三季報已給出了大致答案。但,我國的激光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是繼續走低價換市場的道路,還是致力于提升技術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