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汽車由上萬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成,而對于主機廠來說,自然不可能面對上萬個供應商,此時資源整合商就成了非常必要的存在。基于在汽車產業26年的積淀(前身宏科),虹科電子近年來持續拓展業務范圍,發揮其資源整合經驗,配合協同軟件及服務,持續擴大競爭優勢。
從資源整合到服務協同,賦能技術落地
“國內有一個微妙的趨勢變化,以前大家都想著賣產品,現在大家都慢慢地在做一些應用案例的集成。供應鏈層面,硬件廠商與軟件供應商的合作與滲透愈加明顯,比如高通對維寧爾軟件業務的收購。”虹科電子CEO陳秋苑日前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近幾年來高通雖然在汽車領域持續發力,但一直沒有很好的突破。對他來說,聯合“朋友圈”開發橫向平臺以推動創新,是其擠入競爭圈的一大機會,而維寧爾正是一個好選擇。據了解,維寧爾深耕汽車視覺、自動駕駛算法多年,將高通的汽車解決方案與維寧爾的輔助駕駛資產結合在一起,相當于在一個硬件上面注入靈魂和大腦,這將加速高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研發進展,實現軟硬件閉環。
這其實也與虹科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我們看到整個汽車產業產品的需求在發生變化,所以虹科的價值就慢慢凸顯了出來。”陳秋苑直言,從硬件資源整合商的定位到產品融合,服務協同,虹科電子旨在賦能技術落地。“我們擁有國內外中高低端多種軟硬件資源,理解客戶多元化需求并將適配的產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本地化落地,以給到客戶更全面、更具參考意義的選擇。客戶買到的也不只是一個硬件產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以與IBM的合作為例, IBM是非常想進入汽車行業的,因此他找到虹科,希望能與虹科互相賦能,通過虹科將其平臺帶到主機廠面前。陳秋苑說到,“我們在IBM的平臺里面整合了我們的經驗、算法,使其可以廣泛應用在金融、汽車、醫療等行業。事實上,深入了解客戶應用并把它落地下去,使其產生經濟效益,這就是虹科的價值所在。”
而對于客戶來說,其實也更傾向于選擇“一站式服務”,因為磨合得越久的合作伙伴,越了解其產品及需求的發展,彼此的信任度及團隊配合度也越高,這其實能節約不少時間和精力,對于已經在圈子里闖蕩了26年的虹科電子來說,這也是一大核心優勢。
“我們現在大概有近70%的營收來自于國內外合作伙伴的方案,30%的營收是我們的系統集成、咨詢和開發服務等。”陳秋苑表示,“在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基礎的情況下,客戶知道你有軟硬件整合落地上的能力,他肯定也愿意試試你的更多創新的方案,畢竟你是最懂方案本身的應用場景以及經濟效益的人,這樣我們項目的價值也就越高,與客戶的聯系也愈加緊密,滲透率也越高,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
而在技術落地的背后,是團隊的全力支撐與配合。目前,虹科電子在上海、北京、中國臺灣、香港、美國硅谷均設有分公司,團隊總人數已超過100多人,其中近80%都是研發人員。除了現有的西安、成都辦事處外,虹科電子還在積極籌備韓國、日本等辦事處。預計三年內將發展到250人,重點在于開發人員和實施人員。
既做加法也做減法,聚焦生態圈建設
從資源整合商出發,虹科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基于傳統的CAN、LIN汽車總線業務,虹科電子持續拓展業務范圍,積極引入培訓、測試服務等。目前,虹科電子已擁有完善的產品矩陣,除了車輛總線業務外,還有車載以太網技術的數據采集、監控和分析,以及針對ECU、針對車載網絡的仿真建模和測試服務,并陸續拓展了HiL測試、頻譜測試、自動駕駛數據記錄儀、激光雷達、車載天線等產品線,持續突破技術高地。
可以說,正是通過這些儲備,虹科電子成功滲透到了汽車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目前,虹科自主研發的EOL測試軟硬件系統也已經在業內完成多次安裝和測試。
此外,依據產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引導,虹科電子車輛網絡事業部的業務也正圍繞著ADAS和新能源汽車板塊聚焦。這個時候其實也是在做加法,因為需要整合這兩個方向在研發階段所需的一些測試工具、性能評估工具等,以保證100%交付以及不同產品間的兼容性及適配。
當然,做大做全向來不是虹科電子的目的,做精做深才是虹科的追求。在做加法的同時,虹科電子也在持續做減法,淘汰掉本身質量有問題的、無優勢的、不適用于中國的產品和方案。
而汽車產業向來不缺資本和探索者,難的是從頭尋找商業出口。虹科基于出眾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本地服務的落地性,已牽手不少合作伙伴。據虹科介紹,在汽車產業中,國內已有2600余家主機廠、零部件廠商與其達成合作,蔚來、小鵬、吉利、博世、大陸等都是其重要客戶。
尤其是新造車,相比于傳統車企,他們對新技術更為敏感,視野更寬,落地執行力也更快,因此虹科與他們的連結也更為深刻。例如近年來在新能源方向攻勢很猛的蔚來汽車,他們就基于虹科的CAN和LIN工具做了很多整車網絡仿真測試臺架。
“基于資源整合而形成的生態圈是虹科的護城河。”陳秋苑說到,與此同時,虹科還憑借多年的行業經驗,積極參與行業協會的工作,協助標準落地。
那么,眼下的汽車生態圈又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相比品牌效應,大家現在更注重產品能力,容錯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這對虹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陳秋苑直言,“現在的國際形勢也很復雜,中美貿易、缺芯等現狀倒逼著用戶去考慮供應鏈的閉環問題,這同時也是個培養中國自主供應鏈的好時機。”
對此,陳秋苑呼吁,汽車供應鏈需要更加開放、包容,需要更多的分享。不僅是外部,還有內部。就像是在做自動駕駛的corner case一樣,試錯總比不試不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