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湖北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以“視頻+現場”形式召開。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湖北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湖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技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總結2021年湖北全省科技工作,部署2022年湖北全省科技工作重點任務。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煒作工作報告,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正廳長級)章新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黨的百年華誕凝聚奮進新時代磅礴偉力,“十四五”開局起步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偉大新征程。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湖北全省上下凝聚同頻共振合力,“四梁八柱”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加快提升,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驅動發展實效明顯增強,湖北加快科技強省建設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一是堅持政治引領、思想先行,全面加強科技系統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抓實黨史學習教育,以高度政治自覺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全省科技系統各級黨組織堅持政治引領,強化理論武裝,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拼搏實干作風把黨中央和省委關于科技創新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二是堅持“三全理念”、“五集思維”,系統謀劃科技強省建設藍圖。編制《湖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出臺《關于加強科技強省建設的意見》等“1+4”科技政策,發布《武漢市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方案(2021-2025)》《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規劃(2021-2035)》《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襄陽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宜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系統謀劃科技強省建設“路線圖”“施工圖”。三是堅持突出重點、全域推進,優化全省科技創新布局。爭創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重大進展,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成勢見效,9家湖北實驗室實體化運行,積極推進襄陽、宜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布局。黃石、荊門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湖北全省國家創新型城市達到5家;支持6個縣市區建設省級高新區;湖北全省省級以上創新型縣市達到38家。四是堅持分類推進、分層布局,全面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獲批新建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30家,居全國第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立項數位居全國第3,經費總額同比增長23%;推進新建6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籌建7家綜合性技術創新平臺、6家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7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3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89家中試基地、50家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基地、54家省級星創天地。湖北省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檢測機時達到31.2萬時,科惠網累計訪問人次超過1580萬次,新建技術轉移示范機構35家,總數達到114家,基本實現市州全覆蓋。五是堅持聚焦產業、需求導向,全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實施19個科技重大專項和694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加快攻克事關湖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六是堅持梯次培育、精準施策,促進企業創新主體發展壯大。組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十百千萬”行動、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計劃、科創“新物種”企業培育計劃,著力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湖北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將達到14500家,同比增長40%,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數達到14100家,同比增長近90%。七是堅持完善體系、創新機制,提高技術要素市場配置效率。以獲批并加快建設湖北·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為契機,成功舉辦長江科技創新要素大會暨首屆湖北技術成果交易會,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100億元,同比增長25%。深入實施科技金融服務“滴灌行動”,556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入庫企業獲得省創投引導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投資支持65.05億元,科技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制撬動企業和相關研發機構投入10倍以上。八是堅持引育并舉、激發活力,著力塑造科技人才競爭優勢。組織“楚才興鄂”科創行動,制定出臺支持院士及院士后備人選在鄂創新創業若干措施,系統強化科技人才“引用育留”科技支撐。新入選“兩院”院士8人,位列全國第4,在鄂院士達到81人;24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主持項目獲獎數量位列全國第5;舉辦“SIF100+”青年科學家論壇活動,搭建青年科學家與企業家、創投家的交流平臺。組織530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和427名“三區”科技人才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服務。組織實施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專項行動·湖北專項,促成來自全國22個地區的科技人員與省內企業成功對接606個項目。成功舉辦“編鐘獎”頒獎儀式暨外國專家座談會、舉辦系列海外人才湖北行活動,進一步下放和簡化外國人來華審批。九是堅持開拓升級、布點組網,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中非創新合作中心正式揭牌,湖北省與科技部共同舉辦中非創新合作大會,中非科技合作打開新局面。新獲批中國—波蘭測控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高標準支持建設首批10家離岸科技創新中心,成功舉辦湖北國際技術交流大會等高層次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國際科技合作構建新網絡。與江西、湖南攜手共建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創新共同體,牽頭制定并簽署鄂湘贛三省《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國內科技合作建立新機制。十是堅持改革攻堅、營造環境,打造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制定出臺“優化科技營商環境19條”,分類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賦權、科技成果評價、科技人才評價等改革試點,加快探索“定向委托”“揭榜掛帥”“賽馬擇優”“績效考核”等科技項目管理改革。成功舉辦2021年湖北全省科技活動周、2021年湖北全省科普講解大賽、全國優秀科普展品巡展等線上線下科普活動,讓湖北全省公眾樂享“科普大餐”。成功舉辦“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工作推進座談會、第六屆中國創新挑戰賽、第十屆中國創賽、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首屆湖北省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汽車產業走廊“根技術”創新大賽等重要賽事活動,通過“挑戰”“比拼”方式,加快布局“新賽道”,激發“新動能”。
會議強調,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關鍵之年,湖北全省科技系統和科技戰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四個面向”,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命擔當,按照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部署要求,聚焦聚力創建“兩個中心”,構筑夯實科技強省“四梁八柱”,全力決戰“科技政策落實年”“科技改革攻堅年”“能力作風建設年”,以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線,以突出抓好“221”區域創新布局(2個國家中心2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1個大走廊)和“864”科技創新重點(8個創新體系6大產業科技創新高地4個走在全國前列)為支撐,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為保障,著力提升全域科技創新能級,著力培育戰略科技力量,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著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2022年湖北全省奮力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硬核支撐。重點抓好十方面工作:一是錨定“兩個中心”創建目標,著力提高武漢科技創新首位度、打造創新驅動增長極。加強省直相關部門協作和省市統籌協調,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加快推進創建獲批。研究完善建設方案和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提出年度目標任務,制定工作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時間進度,加強工作督辦和監測評估,確保重點建設任務落到實處。二是構建完善全域科技創新體系,強化全省區域發展布局科技支撐。緊緊圍繞湖北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提升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科技資源集中度、顯示度,大力培育襄陽、宜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創新型園區等區域科技創新重要節點,著力促進全域創新梯次聯動,構建完善全域科技創新空間布局。三是構建完善高能級平臺體系,著力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積極適應科技創新集聚化、融合化、協同化發展趨勢,重點打造戰略引領、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服務等四大類創新平臺,形成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著力增強科技資源要素整合力、關鍵核心技術控制力和產業創新發展帶動力。四是構建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系,積極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從國家戰略需要和全省產業需求出發,加強科技部門與發改、經信、農業、衛健等部門會商和聯動,突出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充分發揮政府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推動基地、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加快取得一批原創性、關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深度融合。五是構建完善創新主體培育體系,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打造高校院所科技力量,推進各類創新主體加強研發機構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著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六是構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加快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為契機,以推進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評價改革為動力,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為保障,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解決科技成果“有的轉”“有權轉”“愿意轉”“轉得順”問題。七是構建完善科技人才發展體系,加快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加強科技人才工作系統部署,深入實施“楚才興鄂”科創行動,突出高端引領,完善覆蓋全面、資源共享、銜接有序、梯次遞進的科技人才培育機制,實施戰略科技人才儲備“雙百計劃”,加快集聚培養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八是構建開放合作創新體系,提高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科技引領輻射能力。圍繞湖北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沿海”部署要求,堅持開放合作、內外聯動、創新共贏,著力暢通國內國際科技創新大循環,提升統籌集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類資源的創新能力,形成引領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科技創新支點和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鏈接。九是構建完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著力激發湖北全省社會科技創新創業活力。以營造“政產學研金服用”科技創新生態為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升級科技金融服務,優化科研作風學風,倡導科技創新文化,更好激發湖北全省廣大科研人員和創新創業主體的創新潛力、創業動力和創造活力。十是加強湖北全省科技系統自身建設,鍛造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堅強戰斗堡壘。按照“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定位推進科技管理服務職能轉變,著力打造政治機關、法治機關、創新機關、服務機關、清廉機關,提高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營造“好正實優”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加快建設科技強省提供有力保障。
會議強調,湖北全省科技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貫徹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保持“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踔厲奮發、勇于爭先,奮力開創科技強省建設新局面,努力為湖北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以更加優良的作風和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會上,章新平副廳長傳達了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吳駿副廳長宣讀了表揚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文件。光谷實驗室、湖北工業大學、東湖高新區、武漢市農科院、武漢市科技局、黃石市科技局、宜都市作交流發言。
湖北省科技廳全體廳領導,廳機關各處室及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湖北部分省直單位、高校院所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同志;湖北各市州縣科技部門領導班子及科室主要負責同志;湖北各國家級和省級高新區分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原標題:2022年湖北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