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望軟件牽頭,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11家主要成員單位共同組建的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正式獲得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批復籌建。該省級工業軟件創新中心的獲批將有力促進國產工業軟件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引領作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資源集聚效應,帶動工業軟件產業聯動發展,進而為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聚力攻堅核心技術,提升關鍵軟件供給能力
工業軟件是現代工業的“靈魂”,也是當前國家“最緊急、最緊迫”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出臺的《“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部署了推動軟件產業鏈升級、提升產業基礎保障水平、強化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激發數字化發展新需求和完善協同共享產業生態五項主要任務。“加快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重點突破三維CAD、仿真CAE等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共識。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工業應用場景十分豐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工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進一步提速,對工業軟件的需求也越來越強勁。另一方面,作為實現制造業全面升級的重要抓手,工業軟件的國產化替代勢在必行,以降低國外軟件“斷供”所帶來的風險,確保企業正常運行,同時也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創新驅動是工業軟件發展的第一動力。“建立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是深入實施國家軟件發展戰略,強化國家軟件重大工程引領作用,提升關鍵軟件供給能力的重大舉措。”中望軟件常務副總經理劉玉峰認為,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將有助于提升廣東省乃至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速工業軟件技術成果轉化,實現工業軟件快速、健康、自主發展,從而解決“卡脖子”問題。
整合全產業鏈優勢資源,加速國產工業軟件應用落地
工業軟件是工業技術和知識的程序化封裝,蘊涵了大量工業體系、行業技術和管理經驗。而當前,我國工業軟件生態尚未完善,工業軟件開發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工業企業等產業鏈各環節未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協同機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產工業軟件的突破與發展。
本次獲批籌建的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整合了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中心和6個校企共建創新平臺,聚集了CAD、CAM、CAE、CAPP等工業軟件領域創新鏈、產業鏈和創新生態系統國內優勢資源,將主要承擔工業軟件技術研發、適配驗證及成果轉化等相關任務,是廣東省面向制造業創新發展重大需求,進一步突破工業軟件“卡脖子”難題的攻堅陣地。
“工業軟件分為根技術(即底層核心技術)和行業技術,根技術需與工業知識結合,在工業場景中接受驗證并不斷完善、迭代,行業技術來源于工業實踐。工業軟件的成長最終體現為根技術趨同,行業技術各異。” 劉玉峰介紹,中望軟件深耕工業軟件領域二十多年,擁有二、三維CAD、仿真CAE核心技術和自主三維幾何建模內核,由六大研發中心近600名高端研發人才凝聚而成的強大研發能力,多次承擔并出色完成國家、行業重點研發項目經驗,以及豐富的產學研合作資源和成熟模式,能夠為工業軟件的技術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牽引自主工業軟件深度應用,逐步實現對國外CAD軟件的國產替代,進而賦能工業數字化轉型,這是新時期國產工業軟件企業的共同使命。”劉玉峰表示:“中望將發揮工業軟件創新中心的平臺優勢,借助頭部企業應用場景打磨產品與技術,同時與工業軟件企業、技術開發商、制造業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開展緊密合作,加強技術交流,發揮自主CAx技術賦能作用,聯動攻克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加速國產工業軟件應用落地,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工業軟件省級創新中心獲批籌建,中望CAx技術賦能工業軟件突破創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