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亮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一時間熱議無數。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環保產業全面進入“降碳時間”,環境監測高亮“真、準、全、快、新”的標,正準備carry全場!
3月5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亮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一時間熱議無數。
環保人也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力度”、“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等一系列“綠色”風向。
降碳時間到,核心技術你追我趕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環保產業全面進入“降碳時間”,圍繞促節能減排、促減污降碳、促高質量轉型、促綠色消費等主題,展開了“時間賽跑”。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碳監測,一個脫胎于氣監測領域的專有名詞,服務于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前正在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
聚焦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選取了16個城市分3類進行大氣溫室氣體及海洋碳匯監測試點,選取火電、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廢棄物處理五類重點行業,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寶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光大環境等11個集團公司,在區域層面提出區域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天地一體監測、典型區域土地利用年度變化監測和生態系統固碳監測。
這也直接導致“碳監測”成為2022年新的聚焦話題,尤其是唐山、太原、鄂爾多斯、麗水和銅川5個基礎試點,上海、杭州、寧波、濟南、鄭州、深圳、重慶和成都8個綜合試點,碳監測相關設備和儀器儀表的需求量顯著增長,不過建立“碳污同源”溫室氣體動態排放清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對國產儀器來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高級工程師就表示,針對固定源排放,國產儀器設備成熟度已經很高了,但對于環境空氣,仍需加大研發力度。
就國內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的發展史來看,這也的確無法避免。高端科研儀器設備的研發一般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而我國國內科研儀器設備行業的起步相對較晚,一開始也集中于中低端供應鏈,就是源于核心技術層面不占優,不過近年來國內市場的突進式崛起形成了不容小覷的力量。
不僅如此,國家政策也來幫忙。
2022年1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明確提出: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
監測先行,演繹“人努力”的真劇本
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顯然這樣的“偏愛”將為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保障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更優的選擇。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曾明確指出,2022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確保國家網核心任務不減、工作力度不減、監測質量不降”,保障國家地表水監測體系運行,保障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運行,保障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運行,全力推動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
“人努力”是抓手,“真、準、全、快、新”是原則,現代化環境監測網絡的構建,在考驗環境監管水平的同時,更要著眼智慧監測體系的全方位迭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