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電池市場熱度居高不下,產業鏈企業繼續狂砸重金擴產。
據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民政府消息,近日,12GWh磷酸鐵鋰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簽約落戶建湖縣,成為迄今引進的最大制造業項目。
據悉,該項目由浙江耀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耀寧科技”)投資,總投資102.3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120億元、稅收3.6億元。
耀寧科技“連中三元”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接連獲得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的人,稱之為連中三元,現多泛指連續三次取得成功。
此次建湖項目正是耀寧科技第三個落地的百億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其快速進軍磷酸鐵鋰電池市場的野心可見一斑。
去年8月,耀寧科技與岳陽經開區簽約落地年產12GWh磷酸鐵鋰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總投資約103.7億元;今年4月27日,耀寧科技總投資100億元、年產20GWh磷酸鐵鋰電池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鷹潭高新區。
耀寧科技接連落地三個百億項目的背后,有賴于其強大的靠山。
耀寧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脫胎于吉利汽車集團的零部件事業中心,目前已陸續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座艙和智能視覺等業務,在浙江省杭州灣、寧海、金華、山東省鄒城等地擁有多家研發及制造基地,客戶包括吉利、領克、沃爾沃、路特斯、Smart等中外整車企業。
值得指出的是,企查查信息顯示,耀寧科技董事長李星星同時也是吉利集團控股股東,與董事長李書福是父子關系。
除了自建磷酸鐵鋰電池項目,耀寧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耀寧新能源于今年1月27日收購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份,持股53.179%成為控股股東。目前,安馳科技上饒總部基地3GWh產能已全部達產,16GWh新增產能正在規劃中,計劃2025年產能達到100GWh。
至此,耀寧科技磷酸鐵鋰電池產能規劃合計達到144GWh。
磷酸鐵鋰電池風頭正勁
耀寧科技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押注,折射出市場的看好程度。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前,磷酸鐵鋰電池已成市場主流。2022年4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產量、裝機量繼續全面超越三元電池,并且牢牢占據60%以上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4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8.6GWh,占總產量64.3%,同比大增200.7%;裝機量8.9GWh,占總裝車量67%。
磷酸鐵鋰電池保持全面高速增長,一方面是由于比亞迪、特斯拉等車企磷酸鐵鋰車型銷量持續走高,另一方面是受儲能電池市場的帶動。而這也恰恰說明耀寧科技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接連落子,也是吉利集團進軍動力及儲能電池市場的重要謀劃。
不僅如此,目前吉利的動力電池布局已覆蓋原材料、電芯、模組、電池包及電池回收利用等領域。自去年開始,吉利集團的投資布局明顯加速。
在電池制造端,除了耀寧科技,吉利還通過合資、入股、收購、長單等一系列動作與動力電池企業形成深度綁定關系,合作對象包括寧德時代、LG化學、孚能科技、欣旺達、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瑞浦能源等企業。
此外,吉利還將觸角延伸至儲能電池。2021年12月15日,吉利通過旗下公司北京星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與鄱陽縣合作簽約,投資50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儲能項目。
星能數字科技為吉利加快推動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布局,主要為用戶提供鋰離子電池儲能產品和電站運營服務。
除此之外,吉利也并未“放過”電池上游原材料及下游回收利用領域。2018年10月,吉利集團(40%)聯合巴斯夫杉杉(30%)和紫金礦業(30%)共同成立了常青新能源。
三方的合作模式是常青新能源回收吉利提供的廢舊電池包,從中回收有價值的鈷、鋰等材料,加上紫金礦業提供的鈷礦資源生產三元前驅體,再交給杉杉能源做成正極材料,最后再供給吉利旗下的動力電池工廠,由此打造鋰電池資源生態閉環產業鏈。
按照規劃,常青新能源假話五年總投資65.89億元,建設年產15萬噸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利用項目,以及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生產線。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吉利旗下極氪智能科技的五位投資企業之一鴻商集團為洛陽鉬業的控股股東,掌握鋰電池的上游資源。
總結
吉利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全面布局就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車企對奪回電池供應鏈的把控力與話語權的決心,從增加電池供應商到自造電池,再到原材料、回收利用,甚至是儲能電池領域,車企統統都想“吞下”。
目前顯著性的車企代表國內國外各有一家,分別為比亞迪和特斯拉,也正是因為這兩家車企的帶動,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得以在不同的階段持續走高。現在看來吉利也有異軍突起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