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行業正在往綠色、智能的方向發展,在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一系列促消費、擴內需的活動推行下,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數據顯示,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重要的消費國,已經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處理淘汰下來的廢舊家電,成為了業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難題。
誰來回收?家電回收亂象叢生
家電回收需要場所、庫房和設備,還需要墊付產品費用、支付物流費用,對于企業來說,回收的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且資金回籠慢。此外,廢舊家電回收需要規范,目前來看,廢舊家電回收渠道主要有個體商戶、回收企業網點、互聯網平臺。個體戶的存在在客觀上減少了其他渠道的回收數量。
個體戶回收帶來的影響遠不止這些。在低價獲得廢舊家電后,某些家電回收個體戶會簡單對廢舊家電進行翻新處理,然后再進行二次售賣。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廢舊家電的循環利用,還帶來了安全隱患。
家電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推進家電的更新換代,需要從產品的智能化入手,智能家居系統有望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日前,我國家電企業在智能家電的發展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從短期來看,智能家電的收益并不明顯,與其說是發展智能家電,不如說是未來家電產業提前布局,在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取得競爭優勢。
政策加碼,落實廢舊家電回收責任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進一步推進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的落實。目前,海爾、格力、TCL 、長虹、美的、海信等 6家企業自愿申報參加2022年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共申報“四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規范回收目標約1700萬臺,占我國家電全年報廢拆解量的20%。
家電回收難點、痛點如何解決
廢舊家電回收企業的盈利難題:一方面是正規回收企業的成本較高,廢棄電子電器產品處理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正規回收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經過層層加價和流轉,不少廢舊電子電器的回收渠道掌握在“黃牛”手中。
雖然我國早在2012年就對“四機一腦”企業征收廢舊電子處理基金,但其審核時間長、發放周期長等問題使得很多專業的家電拆解企業運營狀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企業在生產的全流程中,應該從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材料的易回收、易拆解、易利用。目前,海爾正在與相關單位建設國家級的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破解行業信息不透明、發展不規范、市場雜亂等痛點。同時,通過讓全行業的回收企業、物流企業、拆解企業、再生料研發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按照與大企業共建、與小企業共享的原則,構建一個智能、高效、可追溯、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拆解和再利用體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