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我國工業經濟發展又走過十年歷程。2012年至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近31.4萬億元,占全球的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保持了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2012年至2021年,我國制造業迎來了從“制造大國”“網絡大國”向“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目前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
近年來,我國工業經濟持續壯大,201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總量首次突破20萬億元,2018年突破30萬億元,2021年達37.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2.6%。2012年至2013年,我國工業增速保持年均11.6%的高速增長態勢;2014年至2018年,工業增速開始換擋,由高速增長逐步回落到年均6.7%的中高速增長;2019年至2020年,工業經濟在沖擊和挑戰中放緩至年均4.8%。
在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下,我國制造業逐步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步伐明顯加快。從創新成果來看,我國新產品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業務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
近段時間,各省市都在官宣工業領域的十年“戰報”,用數據回顧2012~2021年制造業發展的非凡成就,用實力打造出本地特色的制造業新樣本。
河南省:
2012~2022年,一大批“河南制造”快速崛起,制造業升級步伐越來越快。多年來,河南省始終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增強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掌控力,統籌優勢產業強鏈、傳統產業延鏈和新興產業育鏈,培育形成了一批引領帶動作用突出、支撐性強的標志性產業鏈。2012~2022年,河南規上工業增加值從1.54萬億元增長到1.8萬億元,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培育出裝備制造、食品工業兩個萬億級產業和18個千億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裝備制造、食品制造、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和新材料五大優勢產業鏈。
陜西省:
2012年至2021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全國總體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完成由高速向中高速換擋。在這十年間,陜西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7%。其中,高端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4%,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0.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012年6.1%上升至2021年9.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0.2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長14.2%,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和制造業6.5、5.1個百分點,成為陜西省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另外,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3.1%,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6.1個百分點。
福建省:
2012年至2021年,福建省工業增加值從8711億元增加到1.78萬億元,年均增長8.7%,總量從全國第11位躍升到第6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突破2萬家,比2012年凈增52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6.58萬億元,規模位居全國第5位。工業利潤總額達4980億元,總量居全國第6位,千億產業集群從2012年6個增加到21個。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54家,青拓集團、紫金礦業、寧德時代3家企業超千億元。
結語:工業穩則經濟穩,隨著我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發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制造業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接下來,將重點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強重點行業及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制造業向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工藝、綠色生產、 綠色供應鏈等轉型。共同奮戰下一個十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