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事特(300376.SZ)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三門峽市湖濱區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三門峽市旭輝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河南三立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發出的《中標通知書》。
工程名稱為三門峽湖濱區50MW/100MWh共享儲能電站項目EPC工程總承包,中標金額為2.15億元,中標價格21.5元/Wh,工期150日歷天。
據悉,該項目儲能電池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均采用易事特自主研發的1500V InteLi組串式儲能產品,包括儲能電池柜、PCS、EMS、溫控功能等。
易事特表示,本次共享儲能電站的順利完成將會有效緩解當地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的影響,利于提高電力系統中的新能源占比。
什么是共享儲能
顧名思義,共享儲能就是由第三方建設的儲能電站,以電網為紐帶,將其容量出租給新能源電站及其他需求方,以獲取租金收益。共享儲能電站的投資主體以第三方資本為主,兼以考慮當地政府、民營資本。
目前全國共享儲能的商業模式主要包括為新能源電站提供儲能租賃服務,獲得受益,這是目前大多數共享電站最主要的受益來源;通過與電站協商,起到調峰調頻的作用,降低棄電率;通過接入電網,利用電價峰谷套利。
我國首座接入大電網的共享儲能電站是2019年4月進行試運營的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儲能電站,電站規模為50MW/100MWh。從啟動至2021年11月底,該共享電站累計充電8658萬KWh,累計放電7047萬KWh。
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2021年備案的共享儲能項目達85個,主要分布在甘肅、山西、寧夏。內蒙古等地,總建設規模超12GW/24GWh。
相較于自配儲能的分散式發展方式,共享儲能具有以下優點:能夠縮短儲能電站的投資回報周期,降低投資風險;能夠形成規模優勢,通過規模化采購和標準化建設,可以降低儲能電站成本;通過共享的方式,對分享的資源進行整合,能夠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
當然,目前共享儲能還存在諸多缺點,首先是我國儲能項目尚未形成穩定的收益模式,共享儲能并不能提高儲能自有價值,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儲能商業模式問題。
同時由于共享儲能租賃容量物理分離,在快速調控能量上難以實現協同,其效果必然低于自建儲能。
未來,共享儲能還需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在電力市場領域需有更明確的政策支持和相關標準體系的制定,同時加強對儲能技術的技術研發,降低共享儲能電站的建設成本,最后需要構建更多元化、多渠道、多產品的融資體系,開創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關于易事特
公開資料顯示,易事特成立于1989年,總部位于東莞松山湖,曾是施耐德電器控股子公司,現屬關東恒健控股旗下公司,于2014登陸上交所,現有技術研發人員近千。易事特深耕產業數字化和智慧能源兩大領域,主營智慧能源、數據中心、智慧電源三大業務板塊。
在新基建方面,易建特是
UPS不間斷電源龍頭企業,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的大型數據中心機房提供設備。
在儲能方面,易事特在2012年就開始布局儲能相關業務,掌握多項儲能核心技術與專利,已研制開發出了全系列儲能變流器產品、雙向直流變換器產品、儲能電站能量管理系統等產品。
在發電側,易事特可提供光伏電站、風電場增儲和火儲聯合調頻系統解決方案;在電網側,易事特可提供變電站、臺區等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在用戶側,易事特可為工商業、充電場所、缺電少電等場景提供光儲一體化、移動式儲充等系統解決方案。
從其財報來看,易事特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2.97億元,同比增長3.03%,凈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13.54%。易事特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雖然2021年其國外市場的占比雖然有所提升,達到5.86億元,但總占比僅只有13.6%。
分行業來看 ,2021年,易事特新能源業務增長了25.7%,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新能源充電設施和設備業務,主營業務電源裝備反而同比下降了7.5%
值得一提的是,易事特在2017年時,營收規模達到了近幾年的峰值,實現營收73.2億元。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11月1日收盤,易事特報7.47元/股,大漲7.48%,當前總市值為173.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