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者只需用言語簡單描述自己希望看到的畫面,AI便可自動生成相關畫作……這樣的繪畫方式你見過嗎?近日,AI作畫的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
AI繪畫就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來創作繪畫,AI算法通過從一組訓練圖像中學習來創建一幅畫,然后根據訓練圖像的風格創建一幅新畫。用AI來作畫并非新鮮事,最早的AI作畫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但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基于深度學習模型來進行自動作圖的計算機程序。
2012年來自谷歌公司的吳恩達和Jef Dean進行了一場試驗, 聯手使用1.6萬個CPU訓練了一個深度學習網絡, 用來指導計算機畫出貓臉圖片。耗時整整3天,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可以生成貓臉的模型。盡管貓臉在今天看來十分模糊,但它仍是一次具有突破意義的嘗試,AI作畫的種子開始萌發。
大多數人對于AI作畫的認識始于《空間歌劇院》,這是一幅由AI創作的繪畫作品,令人驚奇的是,它成為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一項美術競賽的一等獎作品。
隨著 AI 生成藝術工具的成熟,無論是繪畫愛好者還是平面設計師都開始關注 AI 生成對行業會不會造成沖擊、AI 會不會取代藝術家等問題。
其實,早在AI進入繪畫領域之前,AI就已加速滲透到各個行業領域的內容生產中。內容審核、智能營銷、個性化推薦、影視劇“換臉”、虛擬主播、自動配音、游戲制作等場景無不充斥著AI的身影,AIGC便是AI在這些場景中應用的產物。
根據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說法,AIGC是繼 UGC、PGC 之后新型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AIGC將迎來三個發展階段,輔助人類進行內容生產的助手階段、人機共生的協作階段,以及AI獨立完成內容創作的原創階段。
目前AIGC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其在繪畫領域展現的潛力使得一場投資熱潮正在掀起。人們對于AI的運用不再只是某一特定功能,AI有望在類似于繪畫等需要人類智力參與的領域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從AI寫作到AI繪畫,AI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隨著數據、算力、算法的不斷發展進步,AIGC會逐漸形成穩定的模型,只是目前AIGC生成內容具有不穩定性,內容質量層次不齊,無法形成統一的質量標準,這一技術的商業化能否完成還有待時間檢驗,AIGC企業能否從中盈利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變革是難以預測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