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普利特(002324)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四達近期與中科海鈉,簽署了關于《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鈉離子電池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展開合作,以約定的產品開發為載體,組建合作團隊、調研討論鈉離子電池市場應用方向、產品形態和技術規格,共同實施產品開發過程,盡快推動鈉離子電池產品的量產落地,并且重點面向戶用儲能、備用電源、特種車輛等目標市場和共同導入核心客戶應用。
據悉,本合資協議實施周期為三年,協議到期后合作自動終止,但雙方可以協商續簽事宜。
普利特是改性材料行業龍頭
普利特前身為同濟大學普利特化學研究所,1993年成立,于2009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主要從事高分子新材料產品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擁有改性材料和ICT材料兩大業務板塊。
其中,普利特改性材料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產品和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開拓,公司客戶涵蓋寶馬、奔馳、大眾、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上汽、長城、吉利、比亞迪、奇瑞等全球汽車制造商,已成為國內改性材料行業領軍企業之一。
目前,普利特在全球擁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江嘉興、重慶銅梁、廣東東莞、美國南卡等六大生產基地,年產能超過50萬噸。同時,在世界汽車工業重鎮美國底特律、德國達姆施塔特市和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分別設立了3個海外技術與營銷中心。
2022年3月,普利特宣布收購海四達約80%股權,正式進軍鋰電池領域。8月,普利特完成對海四達的收購,海四達也因此成為普利特發展新能源業務的重要產業平臺。
海四達可謂中國二次電池行業內歷史最久的企業,產品主要分為三元圓柱18650電池和方形磷酸鐵鋰電池兩大類。主要應用于電動工具、智能家電、戶用儲能、工商業儲能、集裝箱儲能、通信備電等領域。
目前海四達擁有三元電池產能2GWh、磷酸鐵鋰電池1.3GWh,預計2022年底,海四達將形成年產3GWh三元電池及電源系統生產能力,產能僅次于蔚藍鋰芯和億緯鋰能。同時, 6GWh 磷酸鐵鋰電池初步計劃于2023 年下半年投產。
此外,海四達也已于2022年12月開始實施了1.3Gwh兼容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工作。此次普利特與中科海鈉的鈉電池合作由海四達實施,基本就是為海四達這條產線建設尋找技術支持,足以可見普利特對海四達所寄予的厚望,以及想在鋰電產業再展宏圖的雄心。
多方牽手中科海鈉
資料顯示,中科海鈉成立于2017年2月,核心團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胡勇勝研究員牽頭,具備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和相應電芯的研發制造能力,擁有20余項鈉離子電池核心發明專利,包括5項PCT國際專利。
中科海鈉鈉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45 Wh/kg,2022年11月29日,中科海鈉(阜陽)全球首條GWh級鈉電池生產線產品正式下線,標志著阜陽海鈉在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發展上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在鈉電池量產取得邁入新階段的同時,中科海鈉的產品還有一點值得特別關注,即材料成本。中科海鈉此前表示,在未來實現量產的情況下,公司鈉電池的材料成本預計為0.26元/Wh,較相同容量的磷酸鐵鋰電池下降約三成。在電池制造環節,鈉電池則與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成本相當。由此來看,中科海鈉生產的鈉電池技術優勢明顯。
基于成本和技術優勢,多方“搶駐”中科海鈉,一起搭上鈉電池的順風車。
在資本引入方面,2022年4月1日,中科海鈉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華為旗下投資公司深圳哈勃投資等,公司注冊資本增至約3095萬元人民幣。變更后,哈勃投資持股比例約為13.33%,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該輪一同入股的機構還包括海松基金及聚合資本。
在企業合作方面,2022年12月12日,蔚藍鋰芯宣布,全資子公司天鵬電源與中科海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圓柱鈉電池展開一系列合作。
2022年1月,華陽股份與中科海鈉合作建設鈉離子電芯項目在今年1月舉行簽約儀式,這是國內首條鈉離子電芯中試轉產業化產線。同時,華陽股份通過陽煤智能制造基金持有中科海鈉15.56%的股權。
2021年12月18日,中科海鈉與三峽能源、三峽資本及阜陽市政府達成合作,將共同建設全球首條鈉離子電池規?;慨a線。該產線規劃產能5GWh,分兩期建設,一期產能1GWh。后續將在各方共同努力推動下,建設不少于30GWh全球先進鈉離子規模量產線。
鈉電“風起”
憑借上游資源豐富、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勢,鈉電池在電動二輪車、低速電動車、儲能、啟停等應用場景具備較好的前景,因此鈉電池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賽道。
研究數據顯示,根據鈉離子電池各潛在應用場景對電池的需求量進行測算,理論上,鈉離子電池在100%滲透的情況下,在2026年的市場空間可達到369.5GWh,其理論市場規模達到1500億元。
業內已基本一致地認為,2023年將成為鈉離子電池量產元年。
基于可預見的巨大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以來,就有不少于9家鈉電產業鏈企業獲得融資,并且有些企業多資獲得融資。而且,布局鈉電領域的投資方,既有地產行業的碧桂園,也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華為,以及互聯網行業的小米、美團等等。
此外,目前國內鈉電池產業鏈從電芯,到正極、負極、電解液、鋁箔、碳納米管等生產環節均有已有相關企業展開了布局。據統計,至少已有34家上市企業布局了鈉電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