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北京一徑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石拓以“從用戶體驗角度重新審視激光雷達的需求以及智能駕駛的輔助系統”為題做了分享。
石拓表示,2022年是激光雷達上車元年。但由于激光雷達目前價格較高,貴的在萬元級別,還有一些激光雷達在三千左右級別,所以目前激光雷達還是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中高配置的車型上,什么時候能夠下探到更低配置的車型是全行業都在探索的路線。
對于供應商來說,激光雷達沒有成為一個標配就意味著供應商要在算法端做高配和低配的區別,低配適配毫米波雷達做大量的工作,在高配方面又要針對激光雷達做激光雷達算法的適配,會帶來很多工作上的浪費。
今年行業的降價潮對主機廠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很多主機廠今年的整車的降本目標可能是在25%甚至更高,還有很多主機廠比如一小部分代表他們說要將激光雷達甚至自動駕駛的整個系統降本達到50%,這個對于整個自駕系統里面包括域控、域控芯片、傳感器,尤其是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最昂貴的傳感器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降本壓力。
這就對所有的激光雷達廠商形成一個靈魂拷問,激光雷達到底在車上有什么作用?上車以后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什么樣的感知,消費者什么時候能夠接受更貴的激光雷達、接受更好的激光雷達或者接受更貴的智能駕駛系統,這是全行業接下來要去努力思考和努力回答的。
石拓認為,相比于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確實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問題在于,普通消費者很難建立一個激光雷達性能參數和最終消費體驗的鏈接,同時激光雷達對系統體驗的參數,很多主機廠的OTA還沒有升級,還沒有推送到客戶那邊去,體驗感還沒有打開,這是目前體驗還有很大漏洞的地方,最終還有一個問題,激光雷達增加了安全,但是安全需要大規模的數據經年累月積累之后才能體現出來的,所以安全很難成為一個銷量的代言人。
基于這些預判,石拓認為接下來激光雷達還是需要更長時間的上車適配,尤其在算法端、感知端、自動駕駛算法體驗做的更好可能消費者才會更加買單,才會迎來激光雷達的春天,“我們覺得2025年才是激光雷達最終迎來爆發的一個拐點。”石拓說。
在未來展望方面,石拓認為,從工程師的角度,無人駕駛一定會到來,但是也需要政府和法規的推動。同時,激光雷達也必將成為智能車的標配。
“我們相信在十年,經過大家的努力,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無人駕駛是一定會到來的,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測量,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量化,沒有道理是到不來,但是這里面需要一個在工程,從工程的角度需要在成本、時間和可實現性之間做一個權衡,沒有一個東西是能夠保證百分之百安全的,所以我們覺得需要完整的法規,需要政府去領導,建設法規來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來引導自動駕駛行業的一個有序落地。同時我們相信,激光雷達應該并且必將成為智能車的標配,它將成為最終的一個最核心、最后的安全保障的核心傳感器,當然我們全行業都在推動激光雷達進一步降本,讓所有消費者尤其是20萬元的汽車能夠消費得起激光雷達。”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