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市值近千億的硅料龍頭企業合盛硅業(603260)發布三項投資計劃,合計總投資額高達425.86億元。具體投資內容包括:
(一)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部合盛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開區投建“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包括20GW單晶硅棒產能、20GW單晶切片產能、20GW年單晶電池片產能以及20GW高效晶硅光伏組件產能,總投資20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3.5年;
(二)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部合盛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開區投建“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作項目”,總投資44.5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2年;
(三)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東部合盛在鄯善工業園區內投建“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176.31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2年。
從投資規模上看,該投資計劃是合盛硅業近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一次擴產,也是今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內又一個超400億元的投資擴產計劃。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合盛硅業投資的三大項目涵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及光伏玻璃等產業鏈多個重要環節,這也表明該公司正在完善一體化產能布局。
同一天,合盛硅業還公告稱,擬對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部合盛進行增資55億元,增資后,中部合盛注冊資本將變更為75億元。
Q1凈賺10億 同比腰斬
4月20日當天,合盛硅業還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報告及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36.57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歸母凈利潤51.48億元,同比下降37.4%。
然而,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收57.29億元,同比下降10.4%;歸母凈利潤10.03億元,同比下降51%;營收和凈利潤雙降。
合盛硅業表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產品利潤降低,導致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不過,在2019-2021年里,該公司業績實現跨界式發展,當期營收分別為89.38億元、89.68億元和213.8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14.04億元和82.22億元;其中2021年更是同比爆賺大約485%。
僅在2021-2022年,在光伏上游多晶硅價格持續大漲的行情下,該公司兩年已經累計大賺133.7億元。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65.47億元,貨幣現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為101.79億元。
巨頭加碼頻現大動作
實際上,今年以來,不少光伏龍頭大手筆投資擴產增產,其中包括隆基、晶澳、愛旭等多個百億級投資項目尤為引人關注。
今年1月中旬,隆基綠能與陜西省西咸新區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擬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體投資金額約為452億元。
今年1月19日,晶澳科技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擬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其中包括15萬噸/10萬噸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電池、10GW光伏組件及配套輔材項目,預計總投資約400億元。
另外,就在本月10日,愛旭股份發布投資公告稱,該公司擬在義烏和珠海兩地合計投建18.5GW電池片產能以及55GW組件產能,預計總投資額約為299.61億元。
超級賽道前景巨大
當前,全球光伏行業維持高景氣度,需求持續向好。作為新能源領域的熱點超級賽道,光伏行業未來前景仍然十分可觀。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29.4GW,同比增長38.2%。其中,分布式光伏為5.5GW,同比增長75.6%。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今年風光項目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60GW。
由此可見,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有望達到100GW,跨越進百吉瓦時代。
此外,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計,到2025年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量將達到730GW,在2022年累計裝機392GW的基礎上增加338GW。
這也意味著,未來三年(2023-2025年),僅中國光伏市場年均新增裝機將達113GW左右;而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量空間亦不可小覷。
因此,面對未來高成長性、高確定性的光伏市場,光伏龍頭企業大舉擴產,加碼一體化產能,意圖進一步提升自身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綜合實力,也就不言而喻了。(文/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