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清醒,此輪面板漲幅擴大并不意味著供應缺口嚴重,更多是面板廠與品牌采購方之間的博弈成果。
大尺寸面板領漲
2021年8月LCD面板價格連續上漲13個月達到最高點后開始快速暴跌,當行業的狂歡拉下帷幕,接踵而來的是連續15個月的下行周期,各家面板廠業績集體“冬眠”,直到去年10月方才止跌回暖。
根據多家調研機構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大尺寸面板的漲價仍在持續,其中65吋漲幅最大,本月以來漲幅已超10%。
WitsView睿智顯示最新數據:4月65吋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133美元,與前月相比上漲10.8%;55吋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95美元,較前月上漲8.0%;43吋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55美元,與前月相比上漲5.8%;32吋電視面板本期均價為31美元,與前月相比上漲3.3%。
各尺寸筆記本面板均價自2022年11月下旬至今持續表現平穩,17.3吋TN面板、15.6吋Value IPS面板、14.0吋TN面板、11.6吋TN面板本期均價分別為38.2美元、40.5美元、26.3美元、24.8美元。
行業分析師表示,本輪漲價預計持續至8月,其中大尺寸面板售價漲幅有望高達40%,但中小尺寸IT面板漲勢較為疲軟。
洛圖科技最新預測表示:5月面板價格仍將上漲,漲幅略有收斂,各尺寸陸續回歸至成本平衡線,6月價格不確定性極大。
面板廠與品牌采購方的“博弈”
縱觀這一輪漲勢原因,是由于面板廠經歷著面板出貨越多,虧損則越大的窘境,所以當前整機廠采購加單,但是面板廠生產意愿不高,謹慎提高其產線稼動率,未完全按照整機廠訂單生產,當整機廠當月面板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不得不接受面板廠漲價的訴求。
除此之外,伴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各品牌方紛紛看好下半年“6·18”、“雙十一”、海外“黑五”等大型購物節的表現,為此開始積極備貨,帶動需求增溫,讓整體大尺寸面板價格出現回升趨勢。
而在這一輪供需帶動下,全球電視面板平均稼動率也從今年1月的62%,上升至三月的72%。彩虹股份工作人員對外表示:我們只有一條(面板)線,對市場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我們確實基本上都是滿產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但一、二線品牌客戶價格差異程度較大,即存在High價和Low價,如今二線品牌客戶多半只能接受面板廠的漲幅,而一線品牌客戶則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議價空間。
以三星舉例,其憑借每年超過40M的電視出貨規模穩坐全球最大電視品牌,在與面板廠的博弈中也存在話語權和優勢,不僅能夠以行業最低的優惠價格談下訂單,甚至還會要求面板廠給予一定市場費用支持。
在“錨定效應”的影響下,面板廠也難以對三星以外的頭部品牌客戶漲價。當面板廠一邊對其他客戶漲價,一邊對頭部品牌客戶很難漲價,這就造成面板價格始終難真正漲起來,與此同時也難以調和其他客戶的不滿情緒。
6·18成后續價格走勢關鍵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正視的是整個消費電子需求并未顯著回暖,Omdia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也曾表示,預計2023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為2.06億臺,比2022年僅增加約200萬臺。也就是說此輪漲幅擴大并不意味著供應缺口嚴重,更多是面板廠與品牌采購方之間的博弈成果。
此外,當下面板價格依舊低于成本線之下,后續如若面板價格突破面板廠總成本后,面板廠的控產決心可能松動,渴望快速止血回本,那么控制稼動率目標轉換成出貨計劃的達成上,就會積極恢復投片計劃,主動爭取客戶的訂單。倘若和去年一樣再遇“消費寒冬”,市場需求滿足不了面板產能,那么面板價格勢必再次迎來一輪暴跌。
而即將到來的6.18將成為市場終端需求回歸的重要觀察節點,如果今年6.18銷量好于預期,需求端會推動面板價格繼續上漲,反之則會極大的打擊市場信心并帶來庫存壓力。
對此京東方負責人表示:目前京東方執行按需生產策略,以需求指導稼動變化,避免對產業鏈庫存水平形成壓力。細分賽道下高刷新率電競需求在各個領域都呈現高速成長狀況。電視產能釋放減緩,各面板廠不再是降價之爭,轉變為盈利能力之爭,產品結構優化之爭,今年或許是一個規模向質量轉變的新的大周期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