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保在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門與地方、與機構、與企業等已達成17起重大合作,內容涉及黃河大保護、“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構建、“無廢城市”等,均為當前國內環保市場熱門領域。于是,通過追蹤生態環境部的動態,我們也可以基本摸清環保產業的發展關鍵所在,更好地進行布局。
與地方
01 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與龍巖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月13日,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與龍巖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發揮自身優勢,結合龍巖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需求,以先行區、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在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深入合作,積極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推動龍巖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再上新臺階,助力龍巖市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02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月17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探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深化在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工程咨詢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助力青海筑牢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根基,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03 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與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月22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 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監督管理局共同推進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立足青海“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在促進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建立流域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構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監管與信息共享平臺、維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技術指導和監管幫扶等方面開展深化合作。
04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3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聚焦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需要,從駐點科技幫扶、技術咨詢支持、人才交流培養三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以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為目標,以駐點跟蹤為抓手,著力解決寧夏生態環境領域技術瓶頸,助力推進寧夏生態環境領域科研平臺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寧夏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全方位科技幫扶,通過深化創新驅動,提質增效,助力寧夏打造綠色生態寶地,加快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05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與長春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1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與長春市人民政府在京簽署“共建長春市‘無廢城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推進長春市“無廢城市”建設、強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動重大環??蒲许椖亢拖嚓P課題成果在長春轉化落地等方面開展合作,努力將長春市打造成為國內首個省會級“無廢城市”標桿,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06 生態環境規劃院與北京市大興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月6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大興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共同開展黨建活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國家生態文明和“兩山”基地示范創建、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為助力大興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新國門·新大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做出積極貢獻。
07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6月7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探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美麗寧夏建設戰略研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研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生態環境項目管理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08 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與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6月13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與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在浙江杭州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擬引領生態文明建設走深走實、示范先行;力求新成效,在數據深度治理、資源跨級共享、場景拓展應用、網絡安全防護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深度對接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打造新樣板,為全國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管理數字化體系探路先行,為構建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提供經驗樣板。
09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與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6月19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與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湖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內陸開放高地優勢,依托中心在環境政策研究、環保技術創新領域的經驗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公約履約、區域及雙多邊合作等國際平臺,促進環保政策對話、環保技術與產業合作、人員交流和聯合研究,助力實現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美麗湖南。
10 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與孝感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6月16日,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與孝感市人民政府在孝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持續改善孝感市土壤、地下水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共同推動相關領域實現綠色發展,構建技術支持與合作發展新模式,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厚植孝感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打造全省生態良好綠色發展的“孝感樣板”。
11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四川工作站揭牌成立 6月26日,由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共建的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四川工作站揭牌成立。華南所四川工作站將聚焦地方需求,積極發揮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并發揮其前瞻性、先導性和聯絡作用,深化院所在環境健康、環境風險與應急、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強化科技賦能,助力打通污染防治的“最后一公里”,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撐。
與高校、機構
12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月8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大氣背景站的建設、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大氣環境政策研究、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與清單驗證研究等加強合作,進一步提升交流深度和廣度,力爭取得更多創新性成果,為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大氣環境學科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3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再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3月2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在北京第二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的合作踏上一個新的征程,未來將在拔尖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前進,力爭實現“1+1>2”的良好效果,并在第四產業、氣候與可持續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全球前沿性領域共同開展研究與合作。
14 生態環境部與國家航天局簽署關于深化衛星遙感應用的戰略合作協議
4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航天局在京簽署關于深化衛星遙感應用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領域,在生態環境衛星體系建設、遙感應用服務、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促進衛星遙感技術更好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
與企業
15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與城發環境開啟戰略合作
4月18日,城發環境與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此次雙方合作,以推進河南省“無廢城市”建設為試點,加快推進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共同致力于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全國標桿,推動我國“無廢城市”建設高速化、系統化、市場化發展。
16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與葛洲壩生態環保、濮陽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無廢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4月20日,中國能建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河南濮陽市三方簽訂共建“無廢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通過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與提升,將濮陽市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無廢城市”,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到濮陽市城市發展,推動城市全面綠色轉型;通過打造“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探索濮陽市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
17 態環境部與北大荒農墾集團簽署合作共建框架協議
6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與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在京簽署《北大荒黑土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實驗室合作共建框架協議》。該實驗室將重點開展黑土地生態環境綜合監測、污染與生態調查評價、黑土地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平臺將匯集全國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用高水平科研成果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接下來,生態環境部又將拋出哪些橄欖枝?關于監測體系建設、土壤污染防治又將采取哪些行動?環保在線為您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