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間,光伏“新秀”華民股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控股子公司與正泰新能簽署了約15GW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預計合同總金額約63億元。
實際上,這也是華民股份近一個月以來斬獲的第3筆重大單晶硅片訂單。此前兩筆訂單的預期合同金額分別為44億元和55億元。上述3筆訂單合計采購金額約162億元。
新簽15GW銷售大單
公開資料顯示,華民股份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硅棒、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而正泰新能是國內最早進入光伏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專注于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其公告顯示,華民股份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與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合同約定雙方互為戰略合作伙伴,自2023年9月1日起至2026年8月31日止,正泰新能及其關聯方計劃向鴻新新能源及其關聯方采購單晶硅片合計約15GW,每年采購約5GW,根據當前單晶硅片市場價格及合同約定的采購數量測算,預計合同總金額為63億元。
華民股份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行業背景下,公司緊緊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戰略,專注提供綠色環保、可靠高效的產品和服務,與合作伙伴“共創零碳世界”。
本次合同的簽訂有利于深化公司和正泰新能的長期供需合作關系,實現雙方合作共贏;有利于推進鴻新新能源產能規劃的實現,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公司行業影響力和盈利能力。鴻新新能源高效N型單晶硅棒、硅片項目一期拉棒已投產,項目二期建設正按照工作計劃順利推進中,隨著產能逐步釋放,鴻新新能源單晶硅片的交付能力將得到充分保障,具備良好的履約能力。
不到1個月連獲三筆大單
實際上,就在上個月中下旬,華民股份剛剛與華晟新能源和一道新能分別簽訂15GW和13.6億片的單晶硅片供貨合同,預計合同總金額分別為55億元和44億元。
8月16日,華民股份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鴻暉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與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華晟新能源擬在未來三年內向鴻暉新能源采購異質結專用電池單晶硅片合計15GW。根據當前市場價格測算預計合同總金額55億元。
8月22日,華民股份公告稱,鴻新新能源與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一道新能源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向鴻新新能源采購單晶硅片合計約13.6億片。根據當前單晶硅片市場價格測算,預計合同總金額44億元。
加上本次與正泰新能新簽訂的63億元的購銷合同,華民股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已經斬獲價值162億元的訂單。
中報業績暴降839.37%
從業績上來看,2022年,華民股份營收約2.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3488.57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39.3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7282.96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39.80%。
8月25日,該公司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收4.34億元,同比增長434.94%;不過,歸母公司凈利潤虧損1.14億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約1.94億元,同比增長391.26%;歸母凈利潤約549.15萬元,同比增長1421.03%。照此計算,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4億元;而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2億元,同比下滑20670.78%。
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該公司表示主要系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市場行情發生大幅波動,硅料、硅片價格持續走低,子公司鴻新新能源6月末計提存貨跌價損失1.03億,導致公司虧損較大。
履約能力受關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8月宣布以5600萬元收購鴻新新能源80%股權,今年將是華民股份進入光伏行業的第一個完整年份。
今年6月,鴻新新能源曾宣布擬對外投資建設“年產10GW高效N型單晶硅棒、硅片項目二期及新增10GW硅棒4GW硅片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40億元。根據該公司預計,該項目初步設計文件提供后6個月內具備部分安裝投產條件,2023年11月下旬投產;12月底完成各個專項驗收,整體驗收交付時間為2024年1月底。
對于其履約能力等問題,深交所也曾在今年8月份下發關注函。
華民股份在回函稱,鴻新新能源現有產能為4GW硅棒、4GW硅片,目前硅棒產能利用率為90%以上,切片產能利用率為80%以上;在建產能有16GW硅棒及10GW硅片,預計在2023年12月底點火投產。斬獲異質結專用電池單晶硅片的鴻暉新能源目前尚未投產,該公司在建的10GW異質結電池專用單晶硅片,預計在2023年11月底點火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