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動計劃》出臺背景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應急裝備發展。2023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把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應急裝備發展做出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要“壯大安全應急產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安全應急裝備現代化水平,對滿足日益增長的安全應急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災害事故多發頻發對安全應急裝備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2022年四川瀘定6.8級地震、2023年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露天煤礦坍塌事故、北京及河北特大暴雨災害等災害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也對發展先進適用的安全應急裝備,提升高危行業本質安全水平和增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安全應急裝備發展亟需加強政策引導。近年來,我國安全應急裝備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優質企業和先進產品,在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關鍵裝備技術薄弱,供需兩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亟需從國家層面加強政策引導。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園區、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積極性,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先進產品推廣應用、完善產業布局、加強生態建設,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動安全應急裝備高質量發展。
二、如何推動實現《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
《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形成10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安全應急裝備龍頭企業、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重點骨干企業,培育50家左右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含創建單位),對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擬從兩個方面著手推動實現上述目標:一是堅持應用牽引,重點推進。面向重大自然災害與生產安全事故場景需要,聚焦發展需求急、技術新、市場廣的10大重點場景需要的安全應急裝備,加強研發及應用推廣,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二是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部分薄弱的裝備技術實現突破;通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和水平;通過補鏈強鏈延鏈,不斷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通過發布目錄,加強推廣應用;通過企業培優,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三、《行動計劃》為何聚焦10大重點領域?
一是安全應急裝備涉及領域多,應用場景也較多,《行動計劃》重點聚焦近年來多發的自然災害場景和造成較大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場景所需的裝備,集中力量加快重點領域裝備發展。
二是我國相關領域重大裝備水平需加快提升。當前災害事故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特征,需不斷提高重大裝備現代化水平,滿足我國不斷提升高危行業本質安全水平和增強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大型安全應急裝備發展需要國家大力推動。大型安全應急裝備研制時間長、成本高、市場推廣難度大,導致部分科技成果產業化動力不足,新技術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產品,需要國家層面加快推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
四、《行動計劃》10大任務如何推進落實?
《行動計劃》從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繁榮生態三方面提出研發攻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推廣目錄、發布家庭應急產品規范企業推薦目錄、推進試點示范、加強宣傳推廣、完善產業鏈、加強企業培優、推動集群化發展、完善標準體系等10大任務,需要統籌協調政產學研用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推進落實。
一是開展重點裝備研發攻關。面對越來越復雜化、多樣化的災害風險特征,需要不斷研發攻關新型高端裝備。圍繞《行動計劃》中提出的急需技術裝備,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發布技術裝備揭榜攻關指南和重點專項指南,組織產學研用相關單位申報,推動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二是打造研發創新及公共服務平臺。研發平臺作為支持和促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國家支持產學研用單位圍繞急需技術裝備打造研發創新平臺,推進成效顯著的創新平臺申報省級、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建設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并聯合需求部門支持開展先進適用裝備的實戰測試和演練。
三是發布推廣目錄。為了能夠讓供需部門更好了解安全應急裝備的需求信息和供給信息,《行動計劃》提出了亟待推廣應用的裝備。我們將組織企業申報,遴選一批具有先進性、可靠性、推廣應用前景的裝備,編制發布《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公布裝備的性能指標、檢測報告、應用場景、應用案例等,供用戶選用。
四是發布家庭應急產品規范企業推薦目錄。目前,我國家庭應急產品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未形成知名品牌效應,生產企業多為小微企業,消費者不了解生產企業的資信、依法依規、產品質量等情況。對此,我們將按照企業自愿申請原則,根據規范條件遴選一批企業,編制發布《家庭應急產品規范企業(推薦)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方便消費者選購適用產品。
五是開展裝備試點示范。為加大新型、高端裝備的應用推廣力度,相關部門聯合推動安全應急裝備應用試點示范,遴選具有技術先進性、應用實效性、模式創新性、示范帶動性的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開展試點示范,推進產業化應用。
六是加強宣傳推廣。為拓寬安全應急裝備的推廣應用渠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聯合相關部、省舉辦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大會,不斷擴大產業影響力。鼓勵地方舉辦安全應急裝備發展大會、博覽會、創新大賽等,推進產研對接、產需對接、產融對接。
七是完善產業鏈。聚焦我國急需安全應急裝備,加快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行動計劃》中提出的重點裝備,繪制產業鏈圖譜,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推動龍頭企業擔任產業鏈鏈主,集中優質資源補短板鍛長板,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整體提升。
八是加強企業培優。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促進安全應急裝備大中小企業發展,我們將積極培育安全應急裝備領航企業。培育安全應急裝備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加快發展。建立重點企業聯系機制,支持企業承擔重大任務。同時,將試點開展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評價,促進企業向卓越質量攀升。
九是推動企業集群化發展。目前,安全應急產業集聚發展初見成效,已有8家園區被命名為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18家園區被命名為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基地安全應急產業總產值超過了5000億元。下一步,還將繼續推進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力度開展安全應急裝備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安全應急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
十是完善產業標準體系。標準建設是促進安全應急裝備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有很多新型安全應急裝備由于標準建設不完善,影響了裝備高質量發展。對此,我們將推動組建安全應急裝備標準化技術組織,研究編制安全應急裝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
五、如何保障《行動計劃》順利實施?
為全面完成《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行動計劃》提出了五項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推進產融合作、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培訓和企業服務。
加強組織領導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應急裝備涉及領域橫跨多個部門和單位,加強部門合作和部省聯動十分重要。我們將推動地方建立產業發展統籌推進機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將安全應急裝備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范疇。
政策扶持對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國家部委層面,將加大對安全應急裝備發展的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安全應急裝備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范圍,研究綜合運用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產業發展。鼓勵地方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支持安全應急裝備發展。
通過產融合作推動安全應急裝備發展,能有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們支持企業申報“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也鼓勵社會資本出資組建安全應急裝備產業發展基金拓展融資渠道等。
安全應急裝備人才培養是促進安全應急裝備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支持高等院校開設安全應急相關專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持產教融合培養安全應急領域卓越工程師等。
加強培訓和企業服務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將推動行業協會、聯盟等第三方機構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企業服務。將鼓勵示范基地等開展安全應急體驗式培訓,不斷提升公眾安全意識。
六、怎樣加快《行動計劃》的推進及評估?
一是廣泛深入開展政策宣傳解讀。組織新聞媒體和安全應急裝備領域專家通過新聞報道、專題訪談、解讀文章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和深入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和關注度,推動政策措施有效執行。
二是統籌推進各項措施細化落實。指導各地根據實際,加快提出安全應急裝備發展的有效舉措,抓好政策落實。鼓勵和指導企業健全工作體系和配套制度,提升安全應急裝備供給能力。
三是開展動態評估和跟蹤研究。組織專業機構適時對措施落實情況和效果開展評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分析解決難點問題。動態跟蹤安全應急裝備政策需求,持續開展重點問題和政策研究,推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