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158號(資源環境類147號)提案答復的函
胡仲軍、王元青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我國工業固體廢物處理面臨的問題及利用的提案》收悉。經商科技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現答復如下:
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從構建政策標準體系、提升工藝技術水平、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已開展的工作
(一)構建政策標準體系。出臺《“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將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作為工業綠色轉型任務之一,實施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提質增效工程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建立完善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圍繞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研究出臺近千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加強標準宣貫應用和規范引領。
(二)提升工藝技術水平。支持企業圍繞大宗工業固廢高值化利用、復雜難用固廢規模化利用等開展技術攻關,持續遴選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發布供需對接指南,加大鋼渣資源化利用集成技術等先進技術推廣力度。
(三)推動綜合利用產業規模化發展。著力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在全國累計培育6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以基地為抓手,引導綜合利用產業依據區域產廢特點,差異化布局、集群化發展。積極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黃河流域、長江經濟帶依托區域產業資源和市場優勢,著力構建跨地區跨產業循環鏈接、耦合共生的綠色化高值化綜合利用產業體系。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指導相關城市做好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最終處置等相關工作。
(四)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信貸投放,推動企業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推動相關部門修訂《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對使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電石渣等工業固廢生產建筑材料、充填材料等企業,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同時,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有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我部贊同你們提出的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出臺鼓勵固體廢物資源化政策等建議。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動政策落地見效。深入落實《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大力推動重點行業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規模化高效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促進工業資源協同利用,著力提升工業資源利用效率。指導相關地區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二)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推動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標準研究,加快制修訂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評價、檢測等方面的標準,強化上游產廢與下游用廢之間的標準銜接,持續強化標準宣貫推廣和企業對標達標。
(三)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能力。持續更新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加強供需對接,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域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推動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感謝你們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010-68205338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3年8月23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