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以及消費水平不斷升級,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十四五”時期,國家政策重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前沿領域攻關等,基因與生物技術納入前沿領域范疇,生物醫藥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我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也都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并陸續出臺了大量的支持性政策,以推動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升級。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2023年已是上海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三十而立之年。30年來,上海生物醫藥從總產值不足50億元,成長為工業產值近2000億元、總規模近9000億元的新興產業。當前,上海已聚集14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100多個專業服務平臺,構建了覆蓋上游、中游、下游的“全品類、全鏈條”產業格局。
在近日的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上,上海迎來三大行動方案、兩大重磅文件,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其中,針對合成生物、基因治療和醫療
機器人三大前沿賽道,上海發布了三大行動方案。
具體來看,《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進合成生物高端生物制造,旨在搶抓全球生物經濟變革新浪潮,把合成生物技術作為上海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發展基因治療科技創新產業,致力于突破基因治療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臨床研究和轉化能力、推動生產工藝進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全面提升上海基因治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和產業發展能級。
《上海市促進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促進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鼓勵打造創新醫療機器人產品。
此外,《2023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圖譜》、《上海市加快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兩大重磅文件也正式發布。
其中,《2023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圖譜》展示了六大核心應用、四大產業平臺和六大關鍵技術的部分代表性企業。六大核心應用涵蓋了研發、生產、供應鏈、營銷、質控和管理的關鍵領域。四大產業平臺包括數據中臺、云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人工智能平臺。六大底層技術包括大數據、物聯網、數據孿生、混合現實、區塊鏈和5G。以上核心應用、產業平臺和底層技術共同構成了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
《上海市加快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則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包括聚焦開發主體、規范建設標準、優化用地空間、完善專業配套、聚合服務平臺、加快項目導入。生物醫藥標準廠房是智造空間的重要版塊,是落實生物醫藥產業地圖、承載研發成果落地的重要舉措。該行動計劃發布的目的是為搶抓全球生物經濟發展機遇,加快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加強“張江研發+上海制造”一體化布局。
隨著上述利好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升級,并朝著十四五規劃的目標邁近。按照《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地,產業規模超1萬億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