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豐田汽車宣布,將向其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增加80億美元的投資,并增加約3000個工作崗位,以加快公司產品的電氣化步伐。
總投資已超1017億
這是豐田年內第二次宣布追加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的投資。此前6月,豐田剛剛宣布增21億美元投資。
隨著此次80億美元增資的宣布,豐田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總投資高達1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7.4億元)。
該工廠是豐田在在全球范圍內的第一家汽車電池工廠,于2021年宣布投建,由豐田和松下共同創建的合資企業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Inc.負責運營。該公司于去年開始正式運營,其中豐田持股51%,松下持股49%。
關于該工廠的產能規劃等信息,豐田也在此次公告中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說明,80億美元的新投資將增加產能以支持純電動汽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發展。除了此前宣布的兩條BEV/PHEV電池生產線,該工廠將再增加8條BEV/PHEV電池生產線。此外,該工廠還將擁有四條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電池生產線。
該工廠產能將分階段增加,計劃到2030年全面投產,年產量將超過30GWh。
此外,豐田在今年6月還宣布,其將從2025年開始在豐田肯塔基喬治城工廠(Georgetown, Ky.)組裝一款全新的三排純電動SUV,將由豐田北卡羅來納州的電池工廠供貨。
打造穩固供應鏈
除了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豐田今近期在動力電池供應鏈也是頻頻出手。
10月5日,LG新能源宣布與豐田北美公司簽署了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協議。根據協議,從2025年開始,LG新能源每年將向豐田交付20GWh的汽車電池模組,該模組由高鎳NCMA(鎳、鈷、錳、鋁)軟包式電池組成,將在LG新能源的密歇根工廠生產,用于豐田肯塔基州的工廠生產的新電動車型上。
5天后,即10月10日,LG化學與豐田北美公司簽訂了二次電池正極材料長期供應合同,預計2030年前合同金額達2.86萬億韓元。據業界分析,該供貨規模可生產60萬至70萬輛電動汽車。
通過這兩次合作達成,豐田與LG方面構建了從原材料到電池的一體化供應體系。
進化與堅守
豐田布局新能源汽車并不晚,甚至可以說很早,其在1997年就推出了混動車型普銳斯。但一直以混動、純電和氫能源三條技術路線并行,因此被質疑搖擺不定。
不過,今年以來,豐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仍舊堅定多元技術路徑并行,不過擁抱電動化的態度和決心更加明確,并在“電動化、智能化、多樣化”三大方面迅速落地各項戰略舉措。
電動化方面,5月成立專攻BEV的部門——BEV Factory;6月舉行該部門的首場Toyota Technical Workshop技術說明會,公布了多項次世代汽車黑科技,包括固態電池、壓鑄車身、氫燃料電池,以及電動車發展計劃等;10月與日本能源巨頭出光聯手,爭取2027至2028年使全固態電池進入實用化階段。
其中,在6月的技術說明會上,豐田汽車表示,BEV Factory負責研發的首款次世代BEV產品,將于2026年上市。2030年豐田全球BEV銷售規模預計達到350萬臺,其中次世代BEV產品將占到170萬臺。
同時,次世代BEV將從雷克薩斯品牌投入市場。由此可見,豐田將通過導入BEV車型哭到電氣化產品矩陣,雷克薩斯品牌將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按照計劃,豐田將在2025年為所有豐田和雷克薩斯車型提供電動化版本。
智能化方面,7月31日,豐田在中國最大的研發基地——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TMEC)正式更名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簡稱IEM by TOYOTA)。此同時,豐田在中國的3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比亞迪豐田)的研發中心工程師將打破組織壁壘加入到IEM by TOYOTA主導的研發項目中。
研發基地更名之后,8月4日,豐田與小馬智行、廣汽豐田成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合資公司,投資總額預計10億元以上,計劃推出以廣汽豐田生產的豐田品牌純電動車輛為原型車的Robotaxi車輛。
多樣化方面,除了將加速純電動汽車的研發進程,豐田將持續在燃料電池領域進行開拓,主要是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同時將研發下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和FC系統。
可以看到,曾經“瞧不上”電動汽車的豐田,終于堅定了轉型尤其是加快純電車型布局的決心。不過,下一代EV至少得在3年后才能問世,豐田大象轉身能否后發制人,一改式微局面,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