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騰訊控股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騰訊實現收入1546.3億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449.2億元,同比增長39%。
在研發和專利方面,騰訊三季度研發開支同比增長9%,達到164.5億元,自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超過2532億元。在全球范圍內,騰訊的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6.9萬件,專利授權數量超過3.5萬件,這一數量在互聯網公司中位列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ToB業務方面
自2010年開始孵化云業務以來,騰訊逐步將自研業務全面上云,打造了“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驅動的數字底座,實時孿生貫穿感知、計算、決策到控制全鏈路能力,交通OS成為數字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行業應用生態的
連接器。
兩者共同組成數字底座,為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能力。此外,騰訊在交通領域持續引導標準建設,助力構建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
騰訊在技術研發方面持續深耕,不斷夯實云基礎設施、AI、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先進實力。在智慧交通領域,騰訊持續加碼投入和建設,聚焦智慧高速、城市
網聯、智慧軌交、機場航司、物流港口等交通領域,已經與眾多交通骨干企業達成深度合作,落地數百個場景應用。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騰訊致力于成為智慧交通行業共建者,推動互聯網和交通行業的跨界融合,探索交通行業政企合作新模式。
云業務逐漸發展完善
得益于此前的云服務業務結構優化。騰訊云攜手眾多伙伴和客戶,落地了一系列標桿案例,加速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
此外,騰訊在云原生實踐方面也表現出色。騰訊自身業務上云造就了國內大規模的云原生實踐,累計節省成本超過30億元。騰訊在云原生技術架構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為業務提供了更靈活、高效和安全的技術支持。
騰訊的ToB業務是騰訊主要增長引擎和收入基本盤,其中騰訊云是騰訊ToB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0年推出以來,騰訊云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為各行各業的企業提供了安全、穩定、高效的云計算服務。在金融領域,騰訊云已經與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六大國有行合作;頭部商業銀行中90%采用騰訊云數字化方案,其中7成應用在核心或關鍵業務領域。此外,Top 10券商、十二大保險集團中的七家、超90%的持牌消金公司都選擇了騰訊云的服務。
云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
騰訊云還致力于推動云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通過提供數字化底座、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騰訊在三季度推出了全新通用大模型“騰訊混元”。該模型實現了從算法、機器學習框架到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全鏈路自研,目前已接入超過180個騰訊內部業務測試,并積極助力合作伙伴提效。騰訊在ToB科研技術方面持續投入和深耕,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解決方案能力。同時,騰訊在云原生實踐方面也表現出色,為業務提供了更靈活、高效和安全的技術支持。為了推動互聯網和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和發展,騰訊將會繼續加強在ToB業務和技術領域的研發和創新。
管理與實踐,ToC向ToB的成功轉型
在管理實踐中,企業開展多元化戰略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管理學者也通常建議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提升專業化水平。騰訊在C端業務中已經取得了深厚的積淀,憑借數字化能力的復用性,可以有效從C端業務遷移到B端。在過去的20多年間,騰訊逐漸打造了今天服務超過數十億用戶的微信、QQ、小程序等一系列的產品。普通經營B端業務的企業,很少有過支持如此大規模用戶的經驗和能力。
2022年,騰訊完成自研業務的全面上云,是國內規模大的云原生實踐,在實現支撐如此龐大應用的過程中,騰訊對云計算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為支持騰訊業務的開展,公司全網服務器數量超過100萬臺,是亞洲最大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之一。云服務能力的可復用性,使騰訊可以無縫地將自身業務能力遷移到對外服務B端的業務中。
戰略資源學派認為,企業的資源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這些資源包括物質資產、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等。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來自于單一資源的優勢,而是通過資源的組合和整合來實現的。因此,企業需要將不同類型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相互支持和協同作用的資源組合。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騰訊在互聯網、數字化領域擁有豐富的技術積淀,連接優勢,如何將這些優勢與To B業務體系和行業Know-how相結合,把騰訊的業務能力翻譯為行業化的語言,再結合行業化的能力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是騰訊To B業務發展的方向。
未來,騰訊將繼續深化與各行業的合作,提供更加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同時也將繼續推進數實融合,利用數字技術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