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近年來,我國對海洋牧場建設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2022年5月,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牧場建設規劃》,對全省海洋牧場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2022年5月1日,《威海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對威海市海洋牧場規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落實中央、省有關部署,推動威海市海洋牧場科學布局,創新發展,市海洋發展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結合威海市實際,牽頭起草了《威海市海洋牧場發展規劃(2023-2028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決策依據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威海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第八條規定: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市海洋牧場規劃,報請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三、出臺目的
指導威海海洋牧場科學有序建設,引領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示范市和海洋牧場發展精致樣板。
四、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7章。
第一章為規劃概況。簡述規劃編制的背景、依據、規劃范圍和時限。《規劃》基準年為2022年,規劃期至2028年。
第二章為基礎與現狀。簡述威海市海洋牧場發展基礎、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挑戰與機遇。
第三章為總體思路。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總的目標是打造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示范市和海洋牧場發展精致樣板,到2028年海洋牧場面積發展到180萬畝,市級以上示范區達到60個,養殖海產品達到230萬噸,同時分項提出一些發展目標。
第四章為空間布局。基于區域自然稟賦和基礎條件,規劃了“1區3帶14群”的海洋牧場發展空間布局。“1區”即威海主城區西北部海域海洋牧場集聚區,包括兩個牧場群;“3帶”即威海市北部海域、東部海域、南部海域3大海洋牧場帶,分別包括3個、5個和4個牧場群。
第五章為重點任務。適應海洋牧場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出了八項重點工程,一是實施綠色示范工程,包括建設人工魚礁、增殖放流、開展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等。二是實施創新引領工程,開展基礎技術研究、新技術應用、建設創新平臺等,打造國內領先的海洋牧場科技創新高地。三是實施裝備智慧護航工程,包括建設大網箱、推廣自動化生產設備、加快數字化應用等,并融入了數字孿生的內容。四是實施種業提升工程,包括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新品種培育與引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等內容,打造全國海洋種業良種繁育基地典型樣板。五是實施安全筑基工程,包括生產安全、生態安全、產品安全等內容。六是實施融合發展工程,包括海洋牧場與海上旅游、精深加工、電子商務、海上新能源的融合,旨在拓展海洋牧場功能、提高海洋牧場綜合效益。七是實施主體培優工程,包括扶優做強現有企業、培育引進新主體、推動多主體融合發展三部分。八是實施品牌唱響工程,圍繞打造區域品牌、特色品牌、產品品牌,提高海洋牧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六章為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建立部門間綜合協調合作機制,及時解決海洋牧場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二是政策支持。包括拓展投融資渠道,探索管理服務創新和優化金融支持等措施。三是科技支撐。其中成立威海市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是根據規劃評審專家的一致意見增加的。四是完善管理。創新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體制機制,根據不同類型和功能定位,實行更有針對性的分類管理。五是強化監測。建立海洋牧場長期效益評估機制,科學評估海洋牧場效果。
第七章為環境影響與應對措施。分析海洋牧場建設的有利影響、不利影響,提出不利影響的應對措施,保障海洋牧場健康發展。
五、政策解讀人
市海洋發展局劉心田,5235029。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