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示范園整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提供智能化的農業生產管理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分析、市場對接和農產品品牌推廣等功能,幫助農民優化種植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并增加產值。
國家高度重視智慧農業發展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完善智慧農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加強“互聯網+農業”建設,促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養、加、銷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農業發展。
越來越多地區投入智慧農業的建設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請看一下應用:
菏澤鄆城:數字“種”進黃土地 鄉村振興添動力
近年來鄆城縣積極推進“數字農業”發展,率先建設“數字孿生農業基地”,賦能農民種植、農業生產,用數字技術便民助農,促進產業發展。12月初,潘渡鎮農民李明在大棚內新栽種的草莓大獲豐收。他表示自從在大棚種植中運用了“高科技”,不僅對作物成長科學管控,而且拓展了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在說話的間隙他掏出手機掃描了一下大棚入口處的二維碼,以往信息呼之欲出,隨后找到種植信息模塊進行更新。這個二維碼,正是鄆城縣為每個大棚創建的唯一身份標識。除了農戶自主更新的種植信息外,二維碼內還會顯示大棚所有者、面積、經緯度等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匯總到鄆城縣數字鄉村一體化平臺,既有助于對大棚進行確權管理,又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區域內種植結構、產量情況,為農民提供產業信息、上市指導。
東營市廣饒縣:智慧引領,數字賦能,多輪驅動打造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近年來,東營市廣饒縣李鵲鎮加快農業現代化、智慧化步伐,凸顯“數據”與“智能”,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項目深度融合,對良種繁育、田間管理、收儲等環節進行有效監測和智能控制,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效能,聚力打造現代農業“數字智能轉型示范高地”。聚焦“智慧”農業,實施李鵲鎮智慧農業全產業鏈示范區項目,整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耕播、水肥、植保、收獲、倉儲”五大智慧
操作系統,打造1萬畝全場景數字化智能無人農場。
浙江省建德市:智慧農業示范園助力農業發展
建德市智慧農業示范園是當地政府主導的農業科技示范項日,大同鎮位于建德西南部,打造了杭州市農業型特色小鎮——建德稻香小鎮。建德市按規模化經營、機械化操作、智能化管理、景觀化展示、社會化服務的目標,對大同鎮萬畝農田高起點規劃,治理農田1.65萬畝。同時利用稻香小鎮特色的水稻產業,將現代農業融入農業生產,通過對傳統農機進行改造,利用北斗衛星實時獲取農機的高精度定位及姿態信息,并根據農機參數和作業要求生成到航線,通過VCU和農機的線控底盤交互,使農機沿著預設導航路徑行駛,實現精度路徑規劃自動行駛,作業精度能達到±2.5cm左右,可在夜間進行作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地塊的利用率。
江蘇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A+溫室工場”
“A+溫室工場”位于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核心區,總占地面積45畝,布局植物工廠、葉菜工廠、草莓工廠、番茄工廠(2個)、黃瓜工廠、潮汐育苗區、自動化設備包裝區等8個功能區。布局草莓、番茄、黃瓜和葉菜等種植區,配套先進的植物工廠、工廠化育苗區和自動化包裝區,形成單一品種從選種、育苗、生產過程管理、采后包裝和營銷的智慧化全產業鏈模式研究與示范。并運用5G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進行農田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通過天空地一體采集溫濕度、土壤墑情、蟲情等農事數據,構建無人化智能農事作業平臺,智能指揮決策農田自動灌溉和無人拖拉機、無人插秧機等無人化農機裝備進行自動化實時作業,實現無人農場智能指揮決策和農事服務管理現代化。
結語:當下,應不斷應用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農業,建設綠色智慧農業示范區,引領綠色農業高能效、高質量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