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玻璃纖維及制品行業努力化解產能供需失衡、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一年。歲末時節,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系統回顧梳理了2023年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熱點事件,評選出中國玻璃纖維及制品行業2023年度十大新聞。
01
2022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總產量達到687萬噸
2月28日,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發布《中國玻璃纖維及制品行業2022年度發展報告》(CFIA-2023)。經協會統計,2022年我國玻璃纖維紗總產量達到687萬噸,同比增長10.2%。全國規模以上玻璃纖維及制品制造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8%。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此背景下,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工業遭受需求萎縮、供需失衡及能源成本上升等諸多難題,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重重挑戰,行業發展再度迎來陣痛期。如何化解產能供需失衡問題,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行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所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最核心問題。
02
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外圍投資熱潮不斷,玻纖產品價格創新低
1月10日,武安晶石120萬噸玻璃纖維智能制造項目環評公示,引發業內廣泛關注。2月中旬,受市場復蘇不及預期及庫存快速增長影響,部分中小玻纖池窯企業率先啟動大幅降價,其中部分合股紗價格跌破5000元/噸。此后電子細紗市場稍有反彈,粗紗市場供需基本平穩,但價格始終維持在低位。進入三季度后,由于風電、出口等市場需求未能達預期,加之9月19日東方希望年產100萬噸玻璃纖維項目落地重慶永川,玻纖紗價格再度出現明顯下滑,其中部分直接紗價格降至接近3000元/噸,創歷史新低。
03
中國巨石開建全球首個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
2月8日,中國巨石淮安漣水玻璃纖維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奠基暨一期項目正式開工。中國巨石淮安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將集成創新和全面應用當前行業最先進、最成熟、最前沿的裝備與技術,在系統落實“消耗最低、效率最高、工藝最佳、流程最優、投資最省、競爭力最強”的“六最”原則基礎上,全力打造成為玻纖行業高質量精品工程。項目全部采用綠電生產,配套建設風力發電工程,通過充分開發可再生能源,使工廠擁有綜合為零的碳排放表現。
04
李志偉、梁訓美、溫廣勇三位業界同仁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單公布,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偉、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訓美、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設備動力部部長溫廣勇三人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來自玻璃纖維及制品行業的人大代表,他們將引導和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充分開展調研,精心準備議案,從建立長效機制淘汰陶土玻璃纖維及制品,到提升電子、基建、能源等關鍵領域新材料拓展應用,再到鼓勵依靠科技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三位人大代表為行業代言,盡心履職獻策,講好行業故事。
05
巨石九江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粗紗池窯生產線建成投產,再創全球單線產能規模紀錄
5月30日,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粗紗池窯生產線建成投產,其單線產能規模再創全球單線產能規模紀錄。該項目充分利用國際先進技術以及國內現有的、成熟的、先進的玻纖生產技術和設備,采用巨石集團自主研發的高熔化率窯爐結構、熔化部立體式純氧燃燒技術和矩陣式大功率電助熔技術,同時通過采用大漏板多分拉工藝等措施,使本項目的技術水平能在現有基礎上再一次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06
實施玻璃纖維行業碳減排解剖“麻雀”專項研究課題,助力行業綠色賦能發展
6月13日,為持續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落地見效,經研究并商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同意,中國建材聯合會與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聯合發文,啟動實施玻璃纖維行業碳減排解剖“麻雀”專項研究課題。課題組由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及中材科技、巨石集團、泰山玻纖、重慶國際、山東玻纖、四川玻纖、南京玻纖院等業內骨干企業組成,先后赴山東、四川、重慶等地進行了調研座談,并圍繞山東玻纖六萬噸玻璃纖維粗紗池窯生產線和四川玻纖三萬噸玻璃纖維細紗池窯生產線展開解剖“麻雀”專題研究,分別制定了冷修技改節能減碳技術改造綜合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適用于全行業的《玻璃纖維行業碳減排技術指南》,并于11月23日正式發布,有力推動玻璃纖維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
07
集中發力光伏新能源市場,積極拓展行業發展新領域新空間
6月26日,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光伏用玻纖制品研發推廣工作組在江蘇南京成立,首批成員單位44家,涵蓋從樹脂及玻纖原料,邊框及支架制品,拉擠及噴涂裝備,檢測機構,再到光伏組件和光伏工程施工等各環節。6月27-28日,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聯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第一屆光伏用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應用研討會,開啟供需兩端對話交流,加速玻纖增強復合材料制品新材料在光伏領域的推廣應用。9月26日,第一期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光伏組件檢測認證標準培訓班在山東煙臺召開。此前4月12日,振石集團華智研究院獲得德國萊茵TÜV集團頒發的全球首張光伏組件用復合材料邊框證書,截止到目前,已有包括振石華智、浙江德毅隆、沃萊新材、江蘇飛博爾、重慶億煊、四川東樹、浙江鴻盛等諸多企業開展光伏用玻纖增強復合材料邊框及支架制品研發、認證、規模化生產,并積極開展市場推廣應用。
08
光伏、安防用玻纖制品納入新材料首批次保險目錄,助力行業新市場新賽道拓展
12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4年版)》,光伏用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品、安全防護用玻璃纖維涂履制品首次被納入,有望為玻璃纖維制品進入光伏新能源、安全防護等應用新市場,驅動玻纖制品新材料進入高端市場競爭新賽道保駕護航。近年來,隨著“雙碳”戰略實施,國家對節能、安全、環保的日益重視,一批新的玻璃纖維制品新材料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包括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在內的有關各方積極協調產業政策、標準體系及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拓展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此次光伏、安防用玻纖制品納入新材料首批次保險目錄,將有助于行業新市場新賽道拓展。
09
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
12月26日,云天化集團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標志著國際復材正式進入資本市場,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篇章。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是1971年成立的重慶玻璃纖維廠。自成立以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國際復材成為國內最早從事浸潤劑研發的玻纖企業。1993年,公司成功實現浸潤劑國產化,為公司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隨后的20年里,公司在大型玻纖池窯設計與建造、鉑銠合金彌散強化、漏板設計與制造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分別實現了突破,全面掌握了玻纖生產所需的全套工藝技術。在技術上不斷突破的同時,國際復材也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布局。為滿足全球性客戶的境外供貨需求、提升整體市場占有率以及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公司開始進行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向下游風電經編織物、電子織物及復合材料行業延伸。同時,公司積極進行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致力于提高公司在行業中的差異化競爭力。
10
行業工作會及年會分別順利召開,共同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4月12日至14日,全國玻璃纖維行業2023年工作會暨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五屆四次理事會在山東省沂水縣順利召開, 400余名業界代表出席。會議以“樹立宜業尚品新目標,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蓄力”為主題,設置主題大會、閉門座談會、研討會及新聞發布會、標準宣貫會、創新產品巡展及企業參觀等,引導全行業聚焦行業發展新形勢新階段,樹立發展新目標新價值。
12月13日至15日,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年會暨五屆五次理事會在重慶市召開, 400余名業界代表出席。年會以“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塑造行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主題,設置主題大會、專題研討會、新聞發布會、創新成果巡展、企業參觀等活動,組織與會代表們充分開展交流研討,共話行業新型工業化發展,聚焦如何實現綠色化、數字化和高端化賦能,塑造行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原標題:中國玻璃纖維及制品行業2023年度十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