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歐洲公司是量子密鑰分配(QKD)技術的先驅之一。其最新測試表明,在近200公里長的高速網絡上部署該技術是有效的。
其與網絡運營商Orange的實驗中,東芝歐洲公司評估了使用1310 nm波長傳輸的QKD系統的性能,使用近1550 nm傳輸與密集波分復用(DWDM)數據信道共傳播。
根據他們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光波技術雜志》(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上的研究論文,在傳輸QKD保護的100千兆以太網數據流的同時,傳輸400 Gb/s的數據通道是可行的。
東芝歐洲公司的Andrew Shields及其同事表示:“加密在共同傳播的同時得到了證明。”他們使用了三個QKD系統和兩個可信節點,來確保形成一條184公里的鏈路。
去年,東芝和Orange已經表明,QKD技術可以與現有的傳統數據服務一起部署在現有的光纖網絡上,而最新的實驗試圖評估其是否適合模擬當前光纖網絡部署的更復雜架構。
“我們已經看到許多組織正在從僅僅評估量子計算構成的威脅轉向采取行動保護自己,”東芝量子技術部門的負責人Shields表示,“這些實驗室評估表明,我們的QKD技術可以成功地部署在現實網絡中,用于現實應用,而無需進一步投資新的基礎設施。”
Orange Innovation Networks首席技術官兼高級副總裁Laurent Leboucher補充稱:“數據安全是Orange服務的基石,我們很高興與東芝合作的成功成果。我們的(最新)工作表明,QKD可以集成到現有的區域網絡基礎設施中,標志著量子安全通信的重大進步。”
在最近的實驗中,東芝和Orange在端到端系統中測試了兩種不同類型的QKD技術。兩個67公里的路段,使用了東芝的長距離技術,該技術具有兩根光纖來攜帶量子和經典信號,而單個50公里的鏈路使用了該公司的多路復用QKD技術,其中量子信道與數據信道共同傳播。
二十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處于QKD開發的前沿,該公司表示,與Orange一起發表的論文為任何計劃實施QKD加密的組織提供了實驗結果和重要考慮因素。
這項工作展示了如何在多鏈路光纖網絡上部署高速量子安全數據加密,并利用城域環境中常用的網絡基礎設施類型與傳統數據服務共存。
東芝歐洲也一直在與英國電信、銀行巨頭匯豐銀行和軟銀等公司密切合作,以展示其QKD系統的高安全性和實用性,而在2023年9月,東芝在劍橋正式開設了耗資2000萬英鎊的新量子技術中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