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非人形
機器人莫屬。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躍式進步,人形機器人以其高度模擬人類形態與智能交互能力,迅速成為了科研界與消費市場的共同寵兒。
從家庭助理到醫療照護,從教育輔導到災難救援,人形機器人以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實用價值與社會影響力,預示著一個嶄新的人機共生時代正加速到來。各大科技巨頭及初創企業競相推出創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投資熱潮迭起,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共同編織著這一領域的輝煌篇章。
6月11日消息,鏡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獲得戰略投資,投資方為杭州凱爾達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本輪投資后,凱爾達占鏡識科技總股份的19.8%。
根據投資協議,鏡識科技將與凱爾達開展全面合作,包括機器人一體化關節,電機、驅動器、傳感器、減速機、機械部件、電氣部件及整機等。
浙大“老炮”創立“新秀”
鏡識科技成立于今年5月11日成立。
僅成立一個月,這家初創企業便贏得了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的青睞,其背后的原因何在?
鏡識科技是一家通用足式機器人公司,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發展,引領消費級和工業級機器人技術的革新。
鏡識科技雖然是行業中的“新手”,但其背后站著“老炮”般團隊。
王宏濤、金永斌是鏡識科技聯合創始人。
其中,王宏濤是清華大學及哈佛大學博士,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交叉力學中心執行主任,研究方向為柔性孿生機器人、深度動力機器人、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學習的跨尺度計算等。
近年來,王宏濤重點推進力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首次提出柔性孿生機器人概念,倡導中國阿凡達計劃,發展深度動力機器人軟硬件,并自主研發了基于腦機接口的x-Hand智能仿生靈巧手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7日,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其院長正是王宏濤。這一任命彰顯了王宏濤在人形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廣泛影響力。
而金永斌同樣出自浙江大學,師從固體力學專家楊衛,于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從事高速足式機器人動力學分析、控制器設計、穩定性評估和軟硬件優化等工作。
“浙大系”創業軍團再添一員!
目前,鏡識科技研發團隊是全球范圍內屈指可數專注于AI賦能高機動足式機器人運動研發的創新集體。
該團隊首次提出機器人耦合動力學理論,突破高維混合非線性足式機器人全身耦合高機動控制難題,并開發相應基礎關鍵硬件、機器人操作系統以及數據驅動的控制軟件,為機器人無縫融入真實場景奠定基礎。
其相關成果不僅發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及IEEE機器人領域重要期刊上,而且實現了“黑豹I”四足電驅機器人8m/s的奔跑速度。
“8m/s”是什么概念?
波士頓動力的“WildCat”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四足機器人,十年來以32公里/小時(約8.89米/秒)的速度紀錄一直屹立不倒。鏡識科技僅“遜色”WildCat一點點。
這一切只是個開始。接下來,P系列高機動四足機器人黑豹系列將實現奔跑速度達到10m/s(36km/h),打破WildCat的記錄。
此外,A系列工業四足機器人阿波羅系列、I系列通用人形機器人英睿系列也將陸續面世。
前者將實現60公斤自重情況下100公斤極限負載能力。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國內高性能足式機器人界的“明星”宇樹科技,其Unitree B2工業級四足機器人站立負載能力為120kg。鏡識科這一創新嘗試無疑旨在突破既有界限,為四足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應用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而后者可實現5m/s的運動速度,同時其臂部的動態性能可比肩羽毛球世界冠軍的揮拍速度,手部將具備12—16個主動自由度,3Hz—6Hz動態響應帶寬,滿足演奏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能力。
一場由AI與機器人技術引領的產業變革已在悄然醞釀......
“大佬”青睞“小鮮肉”
本次,鏡識科技以“新秀”之姿,憑借其在高機動足式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成果與深厚潛力,成功抱住業界巨擘凱爾達的“大腿”。
作為焊接機器人領域的黑馬,凱爾達專注于工業機器人及工業焊接設備領域,是國內少數幾家同時掌握機器人焊接設備、機器人手臂及控制器核心技術的廠商之一,其自主研發了新一代機器人控制器,如KC30的性能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可適配多個機器人系統。
縱覽凱爾達股權結構,不難發現全球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巨頭之一的安川電機赫然在列,以13.75%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大股東之位。
這樣的“身家背景”,凱爾達怎么會止步于焊接機器人呢?
投資鏡識科技這一舉動,標志著凱爾達在人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重要戰略部署,旨在拓寬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核心技術應用邊界,特別是運動控制、驅動等核心技術。
這并不是“高攀”,而是強強聯合。
像“大佬”青睞“小鮮肉”的組合,在機器人圈還是屢見不鮮。
例如,去年,北京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銀河通用在成立5個多月內,先后獲得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美團等投資,完成了種子輪和天使輪。
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創立的智元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兩個月后,百度便參與它的A+輪融資。
上個月,阿里旗下的杭州灝月投資通用機器人初創公司逐際動力,并持有該公司約18.8%的股份。
寫在最后
2023年末,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今年年初,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人形機器人逐漸步入公眾的視線。
近期,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踏上了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的“實習之旅”。這不僅是對機器人技術在復雜工業環境適應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對智能制造升級路徑的有效探索。
機器人每一次穩健步伐,都是整個行業向未知領域勇敢邁進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