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政策風口,中藥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據悉,近年來,中藥行業持續受政策支持。如今年6月,我國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到,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中藥工業頭部企業全產業鏈布局,加快中藥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
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藥產業企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且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較好。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在個體層面,創新發展的“馬太效應”正在加劇企業基本面分化。根據數據統計,中藥行業企業個體業績分化明顯。如云南白藥、白云山、華潤三九等11家公司歸母凈利潤超10億元,太安退、長藥控股、ST百靈等則虧損均超3億元。
那么中藥企業如何抓住政策風口?有機構指出,從行業頭部和市場研究機構的觀點看,中藥企業構建未來發展優勢,需在“創新中藥”上面下功夫。
業內表示,中藥新藥研發關乎國民健康和醫療事業發展,如何傳承創新中醫藥精華,以科技創新推進中藥研發和產業發展,研制出“有效、優質”的中藥新藥,是解決和保障臨床疾病需求的根本目的。
據悉,針對中藥創新發展,不少藥企鎖定目標。如東阿阿膠積極扛起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擔當,推動文化與產業“雙輪驅動”落地見效。在發展中,東阿阿膠聚焦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與價值創造,加強研發投入,引進高端科技人才,整合集聚創新資源,通過研發創新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公司實現研發可持續性發展。公司積極推進“一中心三高地”研發布局落地,構建創新協同體系。
在中藥創新的過程中,以嶺藥業則以理論、科技、產品為核心,做到了從源頭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富有創新性的獨家產品體系。如在技術創新方面,以嶺藥業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9.35億元,占營收比超過9%,體現了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數據顯示,目前,以嶺藥業研發上市的中藥已有14個,覆蓋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等臨床多發、重大疾病領域。
康緣藥業作則通過“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策略,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同時注重現有品種的持續改進和優化。這種“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模式,使得康緣藥業的產品線更加豐富和完善,進一步夯實了企業在中藥行業的地位。康緣藥業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不斷推動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和繁榮。
此外,同仁堂在2024年工作計劃中也提出,著力創新驅動,構建企業發展未來優勢。包括加強新產品開發和大品種培育。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優勢,加強推進創新藥、新產品研發,以科研創新為抓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科技支撐。
白云山近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也表示,將借助機遇,圍繞中醫藥治療優勢明顯的常見病,針對性研發時尚中藥、漢方藥,進一步開展名優中成藥的再開發,挖掘大品種的臨床價值,加強在中藥創新藥方面的創新布局,不斷提升公司在中藥方面的競爭力。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中醫藥大有可為。業內表示,中醫藥行業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中醫藥行業在不斷完善頂層設計體系同時,仍需堅持基礎理論、研究、管理體系等多方面的創新。同時頭部企業在中醫藥事業發展方面應通過現代化、數字化手段創新管理技術體系,在研發制造全過程實行質量戰略,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