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6月,全球輕型汽車銷量預計約為760萬輛,同比下降2.2%,但前6月累計銷量同比增長2.3%。當月,全球輕型汽車年銷售速率達到8,900萬輛,不僅較5月有所改善,而且是今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全球車市:中美銷量下滑,歐洲增長3.6%
具體來看,6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7萬輛和255.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1% 和2.7%,環比分別增長5.7%和5.6%;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伴隨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持續開展,地方配套政策陸續出臺,企業新車型不斷上市,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沖量,6月汽車市場環比繼續保持增長。“但由于一季度同期基數偏低,增速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后整體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
陳士華還表示,“當前消費信心不足、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加大,汽車行業運行總體仍面臨不小壓力。”但展望下半年,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利好政策的持續落地實施,以及車企新產品逐步上市,將有助于進一步釋放中國汽車市場消費潛力,助力汽車行業穩健發展。
與此同時,由于軟件技術公司CDK遭遇的網絡攻擊影響了美國汽車經銷商的業務,美國新車銷量在旺季下滑,6月新車銷量預計約為134萬輛,同比微跌3%。Cox Automotive和GlobalData在初步報告中表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6月美國汽車年化銷量為1,530萬輛,遠低于今年5月的1,608萬輛以及去年6月的1,622萬輛。
Cox Automotive首席經濟學家Jonathan Smoke表示:“美國車隊市場顯然在放緩,零售市場缺乏緊迫感,許多潛在買家十分謹慎,仍不斷在‘觀望’。然而,鑒于貸款利率有望降低,全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新車價格繼續承受下行壓力,買家持觀望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中國和美國汽車市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歐洲汽車市場扭轉了5月的同比跌勢,恢復了增長。受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主要市場的推動,歐洲6月新車注冊量達到131萬輛,同比增長3.6%。在五大主流車市中,意大利(+15.1%)、德國(+6.1%)、西班牙(+2.2%)和英國(+1.1%)的銷量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法國銷量下降4.8%,主要受到工作日減少和大選帶來的影響。
目前,歐洲各地借貸成本高企和經濟增長乏力,正在拖累整個市場的消費情緒。今年上半年,歐洲汽車銷量仍低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歐盟汽車銷量較2019年的水平低約18%。不過,今年歐洲汽車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相關機構曾預計,2024年歐盟新車注冊量預計為1,070萬輛,同比增長2.5%。
相比之下,日本和印度車市的情況較為疲軟。其中,日本6月新車銷量達到373,599輛,同比下降5%。自去年年底以來,由于豐田汽車旗下子公司大發被曝安全測試造假丑聞,并且被勒令暫停生產后,日本汽車市場一直處于下滑狀態,從而拖累日本上半年新車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3%。
不過,鑒于大發在5月初獲準全面恢復生產,隨著該公司逐步完成積壓訂單,日本汽車銷量預計將在下半年恢復增長。
印度汽車銷量的增長則受制于高溫天氣。由于全國各地的高溫使顧客不愿光顧展廳,印度6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6.4%,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6.8%至281,566輛,創下自2022年9月以來的新低。
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聯合會(FADA)表示,印度的酷暑天氣使經銷商門店的人流量減少了15%,從而導致購車人數進一步減少。FADA主席Manish Raj Singhania表示,當地經銷商正面臨客戶詢問率低和推遲購買決策等挑戰。
印度經濟的崛起,以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使業界對印度汽車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鈴木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Kenichi Ayukawa預計,在純電動汽車增長前景看好的幫助下,印度汽車銷量有望在2047年前達到2000萬輛。
總體來看,雖然中國、美國、印度和日本等主要市場6月新車銷量呈下滑態勢,但部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量仍保持增長態勢,這表明一些市場仍能克服短期挑戰。因此,相關機構曾預計,2024年和2025年,全球輕型汽車銷量將超過9,000萬輛,同比增長2%至3%。
不過,該機構認為,全球輕型汽車市場的增長動力主要得益于東南亞和印度市場,美國和歐洲可能會落后于全球增長,而中國的長期潛力依然存在。電動汽車銷量放緩應該會支撐傳統汽車制造商的短期利潤,但對全球的電動化轉型來說仍是一項挑戰。
新能源車市:中國銷量大漲30%,意大利大漲40%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Rho Motion發布的數據,6月全球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預計同比增長13%,達到140萬輛。其中,中國繼續保持同比大幅增長,抵消了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下滑;美國和加拿大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6%,達到14萬輛。
具體來看,6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0.3萬輛和10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0.1%,環比分別增長6.7%和9.8%,市場占有率達到41.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到45%。
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陳士華指出,“自協會有統計以來的10多年,截止到今年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了3000萬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表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長,說明車的品質越來越好,被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和接受。
吳松泉還指出,展望下半年,諸多新車型上市和車輛價值提升、以舊換新政策深入實施,再加上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增長。整體來看,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150萬輛。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較快增長之際,歐洲汽車市場面臨巨大的電動化轉型壓力,6月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同比下滑4.3%至29萬輛,市場占有率為22.5%。
其中,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微增0.1%,但市場份額從一年前的16.5%降至15.9%,主要是因為比利時和意大利市場的增長未能抵消德國、荷蘭和法國市場兩位數的降幅。
回顧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44萬輛,同比增長1.6%,市場占有率為21%。其中,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95萬輛,較去年同期微增1.6%,但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4.2%降至13.9%,這與業界對電動汽車市場加速轉型的預期相悖。
從具體的市場來看,6月份,德國、法國、西班牙和瑞典的電動汽車銷量均有所下滑。
其中,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6月電動汽車銷量下滑近15%,市場份額不到20%。上半年,德國電動汽車銷量下滑8.6%,市場份額下滑至18.6%。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德國政府在去年底突然取消純電動汽車補貼沖擊了消費者的購車意愿,導致德國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市場下滑16.4%,從而拖累了歐洲整個純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市場。
不過,歐洲另外兩個主流汽車市場——英國和意大利——6月電動汽車銷量分別增長近14%和40%,主要得益于當地政府推出的政策。
其中,在英國零排放汽車政策的影響下,英國6月電動汽車銷量達到5萬輛,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5.1%增長至28.2%。其中,英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小幅增長7.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同比勁增30%。
意大利電動汽車市場受益于政府終于推出了備受期待的補貼,促使意大利6月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但為了等待政府補貼,意大利消費者在前幾個月推遲購車決定,導致該國上半年電動汽車銷量下滑超過五分之一。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鑒于電動汽車價格昂貴以及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影響了消費者購買大宗商品的欲望,因此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仍然是一個對補貼和政策敏感的市場。
雷諾品牌首席執行官Fabrice Cambolive近期也在一次會議上說道,“這是一個對政策變化極其敏感的市場,新的激勵措施刺激了電動汽車的需求,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實際上是由客戶驅動的。”
總體來看,續航里程焦慮、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以及缺乏平價車型等因素限制了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普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相關機構表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400萬輛,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2.5%和2022年的13%增長至16.5%。2024年上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率仍保持穩健,美國和歐洲也實現了溫和增長,但與2020至2021年的峰值相比有所放緩。
該機構認為,電動汽車的定價動態、電動汽車對大多數傳統OEM的利潤攤薄效應,以及政府補貼變化都可能會影響電動汽車銷售,導致美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保持穩定或下降。相反,在中國市場,價格下跌和大量車型將繼續對傳統油車的銷售施加壓力,并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