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左右,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快速發展,自主品牌隨之加速崛起,也因此帶出了一批優秀的國產供應商。
“如果沒有自主品牌的崛起,國產供應商在這個風潮當中起不來,或者說會發展得很慢。”近期,東莞市思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索技術”)首席市場運營官戴家豪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如是說。
事實上,思索技術正是跟隨這一風潮而打入汽車行業的。2014年,這家成立于2008年并以消費類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國產
連接器廠商開始轉型到汽車連接器領域,而后不斷精進,持續擴大“業務版圖”。
如今十年已過,在這一領域,思索技術已然闖出了一番天地,且勢頭正猛。
“十字策略”下持續壯大,業務占比已達60%
成績是最好的證明。
據戴家豪透露,三年多時間,思索技術整體銷售額已呈翻倍式增長,且截止今年十月底,其已提前完成2024年整體營業目標,其中汽車連接器業務占比達到60%。
從零起步,到業務占比高達60%,思索技術到底做對了什么?
在汽車連接器領域,思索技術最初是從車燈連接器切入的,這緣于當時市場上出現了原廠商長時間的供應鏈短缺現象,很多國內的車燈廠商開始找尋能夠大量且穩定供貨的國產廠商,而思索技術針對家電、商業顯示設計的LED模塊連接器產品恰好適用于車燈領域。
通過車燈連接器拿到“入場券”后,思索技術“快馬加鞭”,在產品研發、生產等方面持續投入,例如在2015年成立了研發中心,在2021年成立了CNS 17025車規等級實驗室等等,不僅夯實了其在車燈連接器領域的產品實力,也極大擴充了產品體系,形成了視覺系統、智能座艙、新能源三電系統三大業務板塊。
按照戴家豪所說,思索技術所采用的是“十字策略”,縱向上,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已經確定,橫向上,在這些業務板塊當中,公司不斷拓展相同類別的其他客戶。
具體來看,思索技術選擇從三大業務板塊“縱深打進去”,先把細分領域主軸的產品做出來。
舉例來說,在車燈領域,針對前燈、尾燈、內飾燈、燈帶等,思索技術已開發有將近40種連接器品類供選擇;在智能座艙領域,針對方向盤、儀表、中控、HUD、門開關以及座椅、空調、面板控制等,其也開發有一系列產品方案。
戴家豪表示,思索技術具備一站式服務能力,“所謂一站式服務,就是我非常懂你的需求,也準備了滿足你需求的所有產品,你只要告訴我你要什么,我都可以提供給你,而且是精準地提供給你,這是我們的強項。”
據他透露,近幾年,思索技術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投入占比高達每年銷售額的6%以上,“每一個板塊,我們都會推陳出新,都至少會有2~3個系列產品的延伸。我們會在各個細分領域找到新的輕量化、集成化、高速化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降本增效。”
而以此為基礎,思索技術可以不斷橫向拓展客戶。“就這些產品而言,它們是依照電流、電壓以及芯片所決定的訊號分位去決定的連接器,這個底層邏輯是一樣的,所以不管在哪個領域,我們都可以橫向發展不同的客戶。”戴家豪補充道。
“三步走”布局海外市場,欲拿下更多市場份額
據市場調查分析顯示,思索技術近幾年銷售額快速增長,目前在中國車燈連接器市場占有率已達31%,超越了國際品牌,而在海外市場,即便是主力車燈領域,其份額也只有10%左右。
不過這同樣意味著,思索技術在海外市場的上升空間之大。
戴家豪表示,未來在全球化項目的推動當中,思索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會持續穩步地增長,與此同時,海外業務也會因為自主品牌出海浪潮的帶動而持續提升。
他坦言,思索技術可能會失掉一部分中國低價的項目換到海外,去做價值較高或是要求比較嚴格的項目,實現更大范圍的國產替代,去瓜分其他海外競爭對手的份額。“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在中國市場失掉了100萬元的業務,但在海外市場卻增加了300萬元的業務,整體還是會增長。”
當然他也指出,要拿下海外業務,企業要具備兩方面能力:一是國際交付的能力,二是國際售后服務的能力。
據了解,目前,思索技術已在歐洲、北美等多個區域設立團隊,除此之外,其也已著手泰國工廠的建設。
戴家豪透露,在東南亞多地考察評估后,思索技術最終選擇將工廠落地泰國,“泰國汽車市場的活絡,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對中國新能源品牌的高度接納,以及現有客戶群體大多在泰國有分廠等因素,是我們選擇泰國設廠的主要動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思索技術的規劃,在海外市場,不管是日本,還是歐洲、北美,其都不會一開始就在當地做完整的產品供應鏈,而是會“三步走”:
第一階段,與國際物流公司合作,實現本地倉儲與“Door to Door”物流服務,目前相關動作已經啟動,也已開啟一些小批量的交易,預計在2025年基本落實。
第二階段,設立組裝廠,也即從中國SKD原材料到本地組裝。
第三階段,建立原材料供應鏈,但會保留30%的基礎產能在中國。
“我們的步驟是,先建物流,二建組裝,三建1/2的原材料本地供應,終極目標是只保留1/3的基礎產能從中國出。”戴家豪預計,思索技術會在2027年之前完成這三個階段。
這意味著,為滿足海外市場階段性實現本地化交付的需求,思索技術也必須在中國準備好所謂的“基礎產能”。
事實上,這也是其在中國建立新工廠的關鍵原因之一。據戴家豪透露,思索技術東莞望牛墩新工廠目前已建設完成,將于今年12月進駐,明年4月全面量產啟用。
“公司原先的工廠已經沒有地方再新增加機臺了。我們每年都推陳出新,現在新開發的產品有很多是沒有地方量產的。另外我們還有一些產品可能在2025、2026年量產,我們也要為此做后續的準備。除此之外,也要適應出海的需求。”他補充道。
他還指出,東莞新工廠的產能是此前工廠的三倍,未來出海加上新產品部分,大概會占新工廠50%左右的比重,“這是為2025、2026年所作的準備,而未來5年公司業務還會持續增長,產能需求一定會更大。”
新獲項目持續“堆疊”,體量將持續增大
展望未來,戴家豪預計,思索技術業務量將繼續保持30%~40%的增長幅度,其中汽車連接器業務占比會越來越大。
“接下來,我們在汽車連接器領域的項目會不斷持續地堆疊,這個客戶我們一年做3個項目,3年滾動就是9個項目,每個項目要做3~5年,業務量勢必會增加,且增速會越來越快。”戴家豪補充道。
而從行業格局來看,他指出,車燈板塊,在中國市場,國外的品牌已經競爭不過中國的品牌了,思索技術的份額已然是頭部,不過從海外市場來看,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表示,未來,在車燈行業,中國廠商會更加速去擴大版圖,同時外資廠商也會反撲。“未來這一領域可能會三分天下,我們一部分,歐美廠商一部分,還有其他的小眾的廠商要占一部分,大概會是這樣的格局。”
智能座艙板塊,情況則可能要復雜一些,“如果從高頻、高速來講,我覺得我們沒太多競爭優勢,但在域控這塊,大家基本上各自占領一些終端的客戶,他有他的核心客戶群體,我有我的核心客戶群體,壁壘還是蠻分明的。”戴家豪如此表示。
此外在新能源三電系統板塊,思索技術也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儲備了優勢產品與技術,接下來計劃進一步厘清行業趨勢,蓄勢待發,拿下更多份額。
總而言之,在汽車連接器領域,思索技術已經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規劃的逐步實施,其將在該領域邁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