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正在迎來全面爆發,在此前積極擴張線下渠道并進行大調整之后,又在2025年開啟了線上渠道的布局。
目前,鴻蒙智行已經入駐天貓、京東兩大電商平臺,對應的官方旗艦店也已正式開業,店鋪內上架了包含近期剛上市的享界S9、問界新M7、智界R7等熱門車型。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交付數量,鴻蒙智行大刀闊斧調整銷售渠道的步伐從未停止。如今,車市競爭愈發激烈,新舊勢力的對決已經從產品競爭升級至渠道競爭。那么,鴻蒙智行開始在京東和天貓賣車這一革新舉動,釋放了什么信號?
為翻倍銷量目標尋求增量渠道
在2023年11月9日,智界S7新品預售發布會上,華為宣布將智選車業務升級為鴻蒙智行。隨著2024年發布享界和尊界,鴻蒙智行完成了“四界”——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系列的布局,并覆蓋了從22萬元至100萬元的產品線。
鴻蒙智行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2024年全年累計交付量高達444956輛。其中,問界M9發布12個月累計大定突破20萬輛、享界S9系列交付了7494輛、問界新M7系列12月交付14150輛、智界R7累計交付28969輛、尊界S800在48小時內收獲2108個訂單。
重所周知,汽車銷量是產品、品牌以及渠道三者綜合實力的體現。按照普遍的規律,隨著汽車產品力的上升,銷量在不斷提升,吸引更多的經銷商加入,從而推動銷量進一步提升。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鴻蒙智行已經親身經歷了這一正向循環。
在新勢力品牌的“攻勢”下,豪華品牌BBA出現了嚴重的銷量下滑,在華份額逐漸被“蠶食”。曾經因賣BBA賺得“盆滿缽滿”的經銷商也因經營壓力等原因轉身擁抱了新能源品牌。據悉,2024年開始,中升、永達等原本經營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頭部經銷商集團,開始批量將門店轉網銷售鴻蒙智行。據報道,中升集團已經跟華為鴻蒙智行簽訂了授權協議,將在全國開設50家鴻蒙智行用戶中心。
僅拓展線下渠道就夠了嗎?答案肯定是不夠。2024年鴻蒙智行的銷量目標50萬輛,完成率為89%,面對全面爆發的態勢,更是定下了2025年10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當于直接翻倍。
要實現“超越特斯拉,干翻BBA”的“狂言”,鴻蒙智行必須保障銷量再上一個臺階。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鴻蒙智行在拓展線下渠道的基礎上,還要在線上尋求新的突破。此外,鴻蒙智行此舉還有利于觸達更多的消費者,并使其形成品牌認知。
華為要用“手機經驗”降維打擊?
事實上,車企在電商平臺設立旗艦店并非新奇事。比如,東風標致雪鐵龍京東自營旗艦店于2024年5月12日正式開業,用戶在這里可以購買到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系列車型的原廠配件。
不過,這與目前鴻蒙智行線上的發展模式有些許差異。蓋世汽車在京東打開鴻蒙智行官方旗艦店,可以看到享界S9、智界R7、智界新S7、問界新M5、問界新M7、問界M9等車型均在列。目前旗艦店的主要功能是免費預約試駕,以及提供上門試駕服務。比如在北京,線上預約試駕后,可以在位于博瑞汽車園鴻蒙智行北京體驗中心使用。
可以看到,鴻蒙智行入駐天貓和京東,并非簡單“上架”商品,而是重塑購車鏈路。
當消費者想要購車時,不用再跑展廳、比配置、談價格,而是直接輕點鼠標,了解各個車型的外觀設計與智慧功能。此外,線上商店的專屬客服也能夠實時答疑,把金融方案、售后保障等透明化。
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曾表示,“智能電動汽車本質上就是一個大號手機”。對于鴻蒙智行開始在天貓和京東上賣車,有行業人士更是感慨,“這下汽車真的變成電子消費產品了”。
華為在進入汽車圈之前多次強調,“華為不造車,將聚焦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如今,車圈已遍地華為造。在鴻蒙智行成立一周年之際,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透露,“很多車廠想和我們合作,我也很抱歉,但我手里沒有那么多資源了。”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汽車行業向更高層次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邁進,汽車電子化率在不斷提升,這與此前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的階段何其相似。
華為曾在手機市場激烈“廝殺”,并親身經歷了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渠道變革。
如今,鴻蒙智行開始在京東和天貓賣車,意味著可以將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渠道經驗快速變現。這一舉措為汽車行業銷售模式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車企效仿,加速汽車銷售線上化進程。
原標題:鴻蒙智行開始在京東和天貓賣車,釋放了什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