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0日收盤,寧德時代報收265.52元/股,大漲14.02元或5.57%,總市值1.17萬億元。
消息面上,據寧德時代1月19日消息,近日,阿聯酋能源公司馬斯達爾(Masdar)宣布,寧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和電池聯合儲能項目——阿聯酋RTC(round the clock)的首選電池儲能系統供應商。
阿聯酋RTC項目包括總容量達19GWh的電池儲能項目,以及5.2GW的光伏項目,總投資超60億美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首個全天候大型發電項目,能實現每天24小時不間斷清潔發電1GW。
據悉,寧德時代將為馬斯達爾提供天恒電池儲能系統;晶科能源和晶澳太陽能作為該項目的光伏(PV)組件首選供應商,Larsen & Toubro和中國電建集團被選為該項目的首選工程、采購和施工(EPC)承包商。
電池企業“搶占”系統集成市場
包括寧德時代上述訂單在內,開年以來,已有三家頭部儲能電池企業斬獲儲能系統訂單。
1月8日,海辰儲能與三星物產(Sumsung C&T)在廈門簽署全球合作協議。雙方就儲能電池及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建立持續、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未來將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總容量約為10GWh的儲能系統項目合作。
日前,比亞迪成功中標沙特電力公司(SEC)一系列電池儲能系統(BESS)項目合同,總裝機容量達2.5GW/12.5GWh,分布于沙特全國多個地點。由此,比亞迪獲得來自SEC項目的總訂單量達到14.5 GWh。
稍早之前的2024年12月,楚能新能源、海辰儲能還分別獲得了來自印度、澳大利亞的儲能系統訂單。一眾訂單表明,儲能電池企業正加快“搶占”儲能系統市場,將對儲能系統集成的競爭格局形成沖擊。
儲能系統集成頭部集中度不斷提升
根據CNESA數據,2024年我國新型儲能招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共有528家企業發布儲能系統招采信息,同比增長68%。由于儲能系統的標準化程度趨高,越來越多的大型國央企選擇采用集采/框采的形式。2024年共有217個中標標段,TOP15企業中標量達到集采/框采標段總數的46%。對應中標規模,儲能系統TOP15企業中標規模達到總中標規模的57%,相比2023年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從集采/框采的技術要求來看,供應商的準入資質門檻提升,對產品出貨業績、項目業績、研發實力等的要求更加嚴格。
顯然,頭部企業更受青睞,其背后是品牌實力、產品實力、技術能力等強大綜合能力的支撐。
儲能系統集成作為儲能產業鏈的的核心環節,儲能電池企業自然不會“放過”,更何況頭部電池企業有能力去競爭。
此外,CNESA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儲能企業簽約海外儲能大單規模超150GWh,主要市場來自美洲、歐洲、澳洲、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出海企業中以電池類企業和光儲類企業居多,占比超87%。
再回看今年開年的三筆儲能系統訂單,說明海外擁有廣闊的儲能市場,中國企業將迎來廣闊的機遇。
數據還顯示,2024年注銷、吊銷等異常儲能相關企業數量翻番。而2025年儲能行業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將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價值、市場拓展能力、服務供應等綜合實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