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顯示,近日,深圳市欣旺達再生材料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秦松鑫,注冊資本1000萬元,位于深圳市光明區,經營范圍包含:新材料技術研發;科技中介服務;自然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
該公司由深圳市欣旺達再生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再生材料”)全資持股,后者是欣旺達專業從事鋰電池回收業務的子公司,由欣旺達(96.23%)和關聯公司君至技術(3.77%)共同持有。
也就是說,深圳市欣旺達再生材料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是欣旺達的控股孫公司,標志著欣旺達電池回收布局再落一子,從材料到電池制造再到回收的鋰電池產業鏈閉環生態也在加速構建。
早在2018年,欣旺達就布局了電池回收領域,當年旗下欣旺達惠州電動汽車電池公司入圍了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動力
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企業名單(第一批)。
此后,欣旺達通過簽署合作協議、參股、收購等方式,不斷深化電池回收布局。2022年,欣旺達與宜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預計總投資165億元,分期規劃建設年產5萬噸碳酸鋰、30萬噸正極和年處理50GWh綜合回收利用產線。
2023年,欣旺達同意控股子公司深圳欣音(再生材料曾用名)收購贛州君圣環保,并向深圳欣音增資6億元,進一步加快了公司在鋰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
進入2024年,欣旺達的布局更準、更快。欣旺達先是通過再生材料與山東信華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滕州欣旺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池回收項目的運營。其中再生材料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
隨后又宣布成立滕州欣旺達綠色資源基金合伙企業,首期規模8億元,為滕州欣旺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輸血”。據欣旺達此前公告,合伙企業基金整體不低于70%的金額投資于滕州欣旺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其它30%可在全國范圍內投資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領域內具有高成長性優質的未上市公司股權。
值得指出的是,滕州欣旺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也可與欣旺達在當地的項目布局形成協同效應。去年2月26日,欣旺達10萬噸鋰電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儲能智造項目于山東棗莊分會場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滕州高鐵新區新能源產業園,包含PACK生產車間和儲能倉裝配車間、成品庫等在內的儲能生產廠房,投資達62億元,預計年底建成。
據悉,該項目創新采用帶電裂解技術,使鋰鎳鈷錳等稀有金屬回收率顯著提升,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40%,同步規劃年產5GWh的集裝箱儲能系統。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欣旺達的“打法”更加開放。2024年12月30日,天奇股份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天奇金泰閣與再生材料簽署《合資合同》,雙方擬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欣奇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鋰電池材料再生利用業務。
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其中天奇金泰閣以自有資金出資3,6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45%股權,再生材料出資4400萬元,持股55%。
而在此之前,欣旺達副總裁梁銳在采訪中曾表示,我們也樂意與廣大業界合作,共同推動完善電池全產業鏈的回收體系,實現電池的Reuse(重復使用)、Recover(恢復)、Recycle(循環使用),形成閉環的競爭力。
據悉,天奇股份鋰電池循環板塊擁有國家工信部認可的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白名單企業各1家,目前已建成投產10萬噸廢舊鋰電池(三元和鐵鋰各5萬噸)處理規模,并正在擴建10萬噸鐵鋰回收處理產能。
再將目光轉回欣旺達。梁銳去年在采訪中透露,欣旺達在電池設計階段就積極融入回收理念,并且布局電池回收領域,打造退役電池智能化回收體系,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推動電池回收領域規范發展。
今年開年不久,就有消息稱欣旺達將參與南安市海西零碳智慧園區項目的共同打造,該項目規劃整體投資約60億元,重點布局鋰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產業、城市大腦和能源工貿合作光儲充一體化、零碳智慧園區建設、馭風計劃、工商業儲能及大型電網側儲能等。
總的來看,動力電池退役潮勢必會來臨,疊加海外市場的相關法規要求,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未來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巨大,可再生材料的需求也將持續提升。
此次成立新的再生材料公司,是欣旺達在國內回收領域的新布局。針對海外市場,去年11月6日,欣旺達攜手深度戰略合作伙伴西門子,發布了生態共創的綠色出海解決方案——欣旺達電池護照平臺-西碳跡生態合作版,將全面支持電池產品碳數據的全生命周期核算,為電池行業提供標準化的算碳模版,為企業綠色出海提供堅實保障。
顯然,欣旺達正加速構筑鋰電池產業鏈閉環生態布局,而這一戰略的價值未來將不斷顯現。
原標題:欣旺達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