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創新,正成為不少城市推動新技術應用推廣,培育新質生產力,獲得競爭優勢的有力抓手。目前,成都市建立了市區兩級場景創新工作機制,并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掛“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牌子,新設立“場景創新部”,組建專業力量進行實體化辦公,以“場景創新”為突破口,探索“需求牽引技術、技術賦能產業”的閉環生態,統籌全市場景創新謀劃、挖掘、打造工作,建立了分領域、分行業、分區域的場景創新清單發布機制。按照市場景創新工作統一部署,3月11日下午,成都市國資委以“創新驅動•場景賦能”為主題,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市場景創新中心)召開了成都國資國企專場場景創新需求清單發布會。
作為成都第二場、國資國企首場場景創新發布會,此次活動不僅標志著成都深化國企改革、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決心,更通過“場景示范+持續開放”模式,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活動邀請到成都市屬國企、民營企業、商協會代表近百人共聚一堂,聚焦產業發展前沿,為成都持續推動場景應用創新,探索全新發展動能建言獻策。
探索產業發展新動能 成都國資國企從“資源持有者”到“生態構建者”
本次成都發布的國資國企首批創新場景清單共48個,清單高度聚焦“新技術、新產品”的首試首用,從“小切口”的視角,貼近產業發展具體需求,涵蓋了人工智能、文旅消費、城市治理、金融服務等多個熱門領域,釋放出未來的城市產業發展新機遇。
像是成都文旅集團則聚焦文旅消費場景,釋放出“基于AI模型的錦江夜游智能導游”“川西竹海景區適老化智能裝備”“西嶺雪山滑雪無人機”等新產品、新技術的合作機遇;成都軌道集團則基于安全韌性提升,不斷探索諸如“軌道交通列車智能鷹眼”“地鐵保護區無人機智能巡檢”“車站智能客服
機器人”等創新的應用場景。
某種程度上,成都充分聚焦產業、行業、用戶等維度深挖場景需求,致力于培育更加肥沃的創新土壤,為新技術、新產品更好地落地應用,實現突破式發展保駕護航。這不僅僅是一場成都主動為之,深度參與的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迭代驗證環境的試驗場,更為重要的是——這場供需對接將為這座城市未來整體的產業升級探索到更多可靠的“支點”,這些轉型舉措的背后,也是成都國資國企從“資源持有者”到“生態構建者”的角色躍升。
“科技+資本+場景”多方聯動 共話國資國企創新賦能融合發展
當前,成都正加速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 ,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相關重點產業鏈科技創新成果正持續涌現,尤其是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急需尋找契合的應用場景。
本次發布會活動邀請了多家民營企業代表,蓉商總會、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等商協會代表共同參與,為各方搭建了“科技+資本+場景”的交流平臺,凸顯多方合力推動創新發展的決心。活動現場還邀請了創新場景、科創企業及創投機構的代表上臺分享對于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建設的最新觀察和感受。
成都城投集團聚焦城鎮燃氣安全、生產制造自動化、地下綜合管廊運維、新能源光儲充放等領域,釋放出“基于圖片的燃氣故障識別”“板材自動分揀堆疊機器人”“機器人巡檢”“光儲充放綜合能源站協同運營技術”等新產品、新技術的合作機遇。場景需求已出,技術答案何在?答案是科技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助推產業升級,不僅提升了成都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也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國資場景創新“破題” 讓場景成為城市發展的“創新IP”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場景”一詞,強調“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
為此,成都堅持以場景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培育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的創新土壤,目前已在16條重點產業鏈組建了場景工作小組,推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鏈開展場景創新工作。與此同時,成都統一部署下,多個市級部門和市屬國企紛紛組建場景工作小組,逐漸形成賦能場景創新的體系化力量。
談及成都接下來場景創新的重點,成都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為市場主體涌現出的新技術、新產品開辟更多全新應用場景,持續釋放一系列場景清單與機會清單,提速產業化進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國資場景創新‘破題’,讓場景成為城市發展的‘創新IP’”。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