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論壇會議】據悉,組委會共收到來自美國、芬蘭、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機構提交的180余項項目,涵蓋信息技術、能源與環保、先進制造、現代農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學、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
6月5日,2017智能工業創新大會暨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在北京開幕。來自美國、德國、瑞典等20多個國家的逾百位國外嘉賓,攜帶200余項成果和項目參會,圍繞信息技術、新能源、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醫療等六大領域,通過“大會交流、專場對接、B2B對接、技術展示”多種形式開展高新技術成果轉移和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呂躍廣主持開幕式。
瑞典工程科學院副院長、大會主席白瑞楠表示,智能制造出現的動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挑戰;另一個是創新,所有的變化都是來自于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主席柴天佑發表主題報告《制造流程智能化》時提出,智能制造的核心問題是要把流程的制造智能化;流程的制造是一個快過程,而且也是一個動態過程。
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聯合主席、大會共主席林詩萬表示,面對著化市場競爭新格局、以及互聯網和消費者文化的興起,制造企業既要對產品、生產技術甚至業務模式進行創新,也要優化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生產管理的水平,提率和績效,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革,包括對大規模、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化生產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制造成了企業必不可少的應對策略和手段。制造環境的信息化則是實現智能制造一條必由之路。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阿奇?約翰斯頓在題目為《工程與信息技術,創新與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澳大利亞在機器人、生物醫藥工程及技術、智能能源網絡、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工程信息管理學院院長吉維卡·奧弗徹羅瓦在做主題報告《行業4.0和數字化:愿景和實施》時表示,工業4.0及數字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正在從一個整合的工作方式逐漸轉變到一個以平臺為基礎的工作方式。比如谷歌、優步、阿里巴巴這些都是平臺,這些平臺讓更多消費者、更多服務提供商能夠進行交互。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總經理助理謝良貴、中國移動集團政企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趙毓毅、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劍、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忠輝、通鼎互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文杰、阿里巴巴IoT事業部總監呂海軍、長虹集團信息化主管管符欣、北方夜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宏等嘉賓出席“智能制造企業高峰對話”環節并探討智能工業領域新進展,以及就如何共同搭建產學研用大平臺建言獻策。
據悉,組委會共收到來自美國、芬蘭、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機構提交的180余項項目,涵蓋信息技術、能源與環保、先進制造、現代農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學、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其中不乏產業化前期項目,如預測駕駛、水處理系統、加拿大廢舊輪胎處理技術、新型回收再利用發電系統、人造金屬骨骼材料、利用太赫茲技術的無損檢測等。不少國外企業表示,希望與中國企業或機構加強溝通與合作,拓展共同利益,共促智能工業發展。
第九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將于6月6-8日在北京?中國展覽中心(新館)盛大開幕。光電子?中國博覽會是面向的覆蓋光電子領域全產業鏈的技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經過九年發展,已經不僅是企業展示產品和品牌形象的平臺,更是光電子領域全產業鏈交流與展示的行業盛會。本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將分設高校重點實驗室創新技術主題展、光譜中國—光學儀器及測試測量設備主題展、激光工業設備主題展、光學制造主題展、紅外與微波技術應用主題展、光通信與光傳感主題展、機器視覺主題展、軍民融合國防電子展等八大主題展,總展出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來自國內外千余家高校及企業參展,預計將有10萬余名專業買家和觀眾到場參觀采購。
原標題:2017智能工業創新大會暨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開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