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較之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推廣速度相對緩慢。究其原因,為主要的莫過于用戶體驗不佳。而破壞消費者使用感受的一大因素就是還不夠聰明的車鎖。要想讓共享汽車越行越遠,在給車鎖“補腦”的同時,運營者們也應進一步改善服務。
打開共享汽車市場的正確方式:用智慧優化解鎖體驗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共享單車迅速火遍國內多座城市,如今已大批穿梭于街頭巷尾,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共享經濟在結出這一碩果之后,早已繼續前進,去創造新的奇跡——共享汽車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過,共享汽車似乎并沒有像單車一般迅速被大眾歡迎和接受,推廣速度相對緩慢。究其原因,為主要的莫過于用戶體驗不佳。而破壞消費者使用感受的一大因素就是還不夠聰明的車鎖。
鎖對于共享交通工具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用戶的消費體驗,甚至關乎人身安危。在今年3月發生于上海的國內首例未滿12周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案例中,死者所騎的單車配備的是易于開啟的機械鎖,這成為該案大的爭議點之一。
其實如果了解一下關于共享汽車車鎖的用戶反饋,會發現其問題一點也不比共享單車少。今年8月,鄭州發生了一起不具備駕駛資格的人員(肇事者無證駕駛)駕駛共享汽車釀成的交通事故。涉事汽車連續四五天沒有鎖,不用鑰匙即可啟動,給肇事者提供了非法駕駛的機會。
當然,非法駕車釀禍屬于個例,圍繞共享汽車的車鎖,人們遭遇的更常見的情況是被鎖在車內或車外,無法開啟車門。今年下半年,國內先后出現有用戶被鎖車外,無法取走落在車中的私人物品以及用戶被鎖車內無法離開以至于報警砸窗逃出等事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這些狀況發生時,共享汽車方面的客服大多跟進緩慢,且平臺仍在計時收費。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有的共享汽車缺乏有效的身份認證,利用他人賬號也可開走。
凡此種種情形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共享汽車的車鎖系統亟待智能化升級。目前,共享汽車大多采用藍牙智能鑰匙,通過手機APP和動態密碼開鎖。豐田推出的智能鑰匙箱就是這類系統的典型代表。該技術不僅免去了駕駛員攜帶實體鑰匙的麻煩,還可在租客靠近時,通過感應其手機的方式自動解鎖。德國工業巨頭博世也研發了虛擬智能鑰匙參與這一市場的競逐。此外,安永(EY)旗下顧問公司正在測試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智能車鎖系統。而區塊鏈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與其所處的網絡環境有關,仍難避風險。
確保開車密碼的保密性和開車流程的自動化只是車鎖智能化的目標之一。從用戶反饋來看,共享汽車車鎖至少還應增加這樣一些功能:其一,通過人臉、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確定租用者的身份,對其駕駛資格進行認證,然后方可允許其解鎖開車;其二,加強車內傳感器與車鎖的聯系,租客還車后,當車內還有不屬于車輛本身的物品和人員時,車輛不會自行上鎖并及時發出警告;其三,當車輛在無人使用時,超過一定時長自動上鎖,以免發生盜竊、非法駕駛等意外;其四,完善車輛的計時、計程裝置與收費平臺的聯系,防止汽車在無人使用時空轉,避免與消費者就收費問題引起的誤會與糾紛。
技術的進步雖然能解決不少麻煩,但共享汽車能否越行越遠終究還是取決于人。在給車鎖“補腦”的同時,共享汽車的運營者們也應進一步改善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