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物流自動化發展不斷提速,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持續深入。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聯合其他機構共同研發的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在陜西蒲城成功“首飛”。
具備短距離起降能力 中國造噸位級貨運無人機首飛
中國科學院26日宣布,該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聯合其他機構共同研發出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
這款大型貨運無人機名為AT200,全長11.84米、翼展12.8米、高4.04米,大起飛重量3.4噸,是當前國內外民用無人機領域的“大家伙”。它的貨倉容積為10立方米,有效載荷達1.5噸。
26日,AT200在陜西蒲城內府機場成功“首飛”,整個飛行過程持續26分鐘。飛機在預定高度盤旋兩周,全程狀態穩定,航跡跟蹤,達到設計要求。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研發團隊介紹,AT200配備了先進的飛控系統和指揮系統,徹底擺脫對飛行員的依賴,在指控中心實現飛機“一鍵自主起降”。無人機飛控手只需監控機上狀態,必要時通過簡單操作即可改變飛行狀態,極大降低貨運成本和操作難度。
科研人員說,他們以單引擎飛機P750XL為原型機進行了無人化研發設計,突破了有人機改無人機總體設計、飛機―發動機―控制系統匹配、飛機氣動參數辨識、全機質量特性測試等關鍵技術。AT200具有貨運載荷大、續航時間長、起降能力強等性能優勢,具有商業價值潛力。
舉例來說,AT200的巡航速度為每小時313千米,續航時間長約8小時、航程2183千米,實用升限可超過6000米。飛機在滿載貨物時可以在200米以內完成起飛和著陸,甚至可以在土坡、草地上起降運行。如此一來,在陸運交通不發達的西部山區及高海拔地區,它也可以完成點對點的貨運支線運輸。
專家特別指出,AT200短距離起降能力解決了海島大噸位無人機的起降難題,通過后續加設定點投放能力,進一步增加投放精度的飛機將在“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國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AT200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朗星無人機公司抓總研制,研發團隊表示接下來將推進AT200的適航取證工作,爭取早日投入商業運行。
原標題:中國造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首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