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雖然人工智能今年以來火熱無比,但是對于其已經向太空探索領域快速進軍的消息恐怕很多人還未有所耳聞。其實,近些年來,在NASA以及其合作伙伴谷歌、英特爾等企業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技術在太空領域的應用正日益普及。
作為探索宇宙的“先鋒官”,目前世界上的
航空航天科研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是天文迷們關注的對象,在一般人眼中是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存在。那么,NASA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
發布一些極美的宇宙星云圖、發射各型航天飛機、和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開發“太空的士”,這些都已經不是什么大新聞。人們更想聽到的或許是有關外星生命的消息,然而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近NASA倒是搗鼓了一個不小的新發現,其利用開普勒望遠鏡和谷歌的人工智能上技術,發現了恒星開普勒-90的第八顆行星——開普勒-90i。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位天文學家稱,開普勒-90所在的星系就像是太陽系的一個迷你版,這是有史以來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和太陽系一樣有8顆行星的星系。該星系距離地球約2545光年,越靠近中央恒星,行星的體積越大,而且行星之間的距離比太陽系的要近。
早就聽說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沒想到就連探索星辰大海的路上也有它的參與,是不是頗感意外呢?其實,NASA可不僅僅準備只利用人工智能找一個“太陽系”,其想要做的還有很多。
人工智能要“進軍”宇宙了
先說說NASA還在地球上的人工智能項目吧!NASA正聯合谷歌開展一項人工智能
無人機的研發項目,此前還曾舉行比賽,讓人工智能和人類同時駕駛無人機同場PK。好消息是,終還是人類取得了勝利,但是過程非常波折。NASA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項競賽是對兩年來對無人機駕駛技術的一次總結。
重點來了,NASA顯然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其做到更多,無論是在探索宇宙還是在分析數據上。據悉,NASA的科學家正在試圖在探索太空的機器上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因為這意味著那些探測器將具有識別不同物體狀態和進行自我決策的功能。而在離地球更近的地方,NASA在其地球觀測1號衛星上也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此外,NASA對探索木衛二、土衛二這些“海洋世界”的衛星非常感興趣。早期研究表明,NASA可以把一艘潛艇投放到任何一顆衛星上的海洋中。而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潛艇可以找出安全路線,成功完成任務。還有,在NASA的彗星漫游項目中,同樣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NASA準備利用一個人工智能
機器人進行這項任務,以更有效地挑選目標并將觀測數據傳回地球。
NASA是在幫谷歌干活?
無論是發現開普勒-90i,還是舉辦人工智能無人機比賽,NASA的合作伙伴都是谷歌。人們不禁質疑,難道NASA已經成為了谷歌的“子公司”,凈給谷歌干活?其實不是的,谷歌只是NASA眾多合作伙伴中的一個。
早在2010年,NASA就積極尋求和波士頓大學合作,希望在機器人探測中加入人工智能大腦。后來從波士頓大學誕生的企業Neurala為NASA開發了火星大腦,使其火星探測器可以利用傳感器快速識別周圍物體。從此,NASA的科技之路開始不斷加速。
如今,除了谷歌之外,英特爾、波音、SpaceX等企業都是NASA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中,英特爾扮演的角色比較類似于谷歌。NASA與英特爾主要的合作領域也是人工智能,同樣是NASA提供數據,英特爾來進行機器算法訓練。不過略有差異的是,NASA和谷歌的合作大多傾向于宇宙探索,而和英特爾的合作更多趨向于維護宇宙安全。
人工智能為什么會得到NASA的重用?
在人類的太空活動中,人工智能正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在未來更是如此。那么,為什么人工智能技術會受到NASA的重視,被用來進行一系列探測與分析工作呢?
首先,由于太空探索活動成本巨大、難度系數也相當的高。因而,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項目成本,免于承擔載人探測的風險,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應用正愈發被青睞。其次,由于NASA相當一部分的工作是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而這恰好也是人工智能的優勢所在。
其實,NASA不僅將各項高科技積極利用于太空領域,同時也積極將應用成熟的科技轉化為民用市場的新商機。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太空活動中得到了足夠的“考驗”,獲得了新的完善與進步,這些技術將會反哺于民用市場,改善我們的生活,走到我們的身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