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企業動態】1月5日,京東宣布前華為AI科學家及技術副總裁裴健博士入職京東,任京東集團副總裁。除裴健之外,京東近幾個月已引進多名AI人才,在相關技術研究、投資認購方面也動作頻頻,依靠AI發展新零售的決心可見一斑。
京東CTO張晨曾在對外演講時說:“人工智能不是說有專家就能做起來。很多公司談論人工智能新技術,但其實還沒想清楚用戶場景是什么。”他表示,“京東現在有相當多定義清晰的用戶場景,這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點。”
不得不說,相比于BAT和一些AI初創公司,京東在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上的聲音并不突出,但它背后做的事情卻不少。從挖人到投資,再到建立研究院和落地項目,京東的AI布局已經初露端倪。
本文轉載自全天候科技,原文標題為:京東的AI雄心:密集招募技術大牛 一年投資20家相關企業。
京東人工智能隊伍再進“大牛”一名,"AI大廈"成績初顯。
1月5日,京東宣布,加拿大一級研究講座教授(大數據科學領域)、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科學學院教授、前華為AI科學家及技術副總裁裴健博士入職京東,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劉強東匯報。
裴健在數據科學、大數據、數據挖掘和數據庫系統等領域是研究學者,擅長為數據密集型應用設計開發創新性的數據業務產品和的數據分析技術。
入職京東后,他將負責大數據平臺與產品研發部,整合京東集團整體的數據采集、處理和相關數據產品研發的工作;同時,裴健教授還將充分發揮其在數據科學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能力和行業應用經驗,兼管京東在智慧供應鏈領域的創新和應用。
為改善零售行業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京東正大力發展AI技術,京東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表示:“裴健教授在人工智能領域精深的研究能力及廣闊的視野,將幫助京東技術能力再上新的高度。”
裴健之外,京東近幾個月已引進多名AI人才,在相關技術研究、投資認購方面也動作頻頻,依靠AI發展新零售的決心可見一斑。
密集引進AI人才
AI人才一直是各家科技企業發展相關技術的關鍵價值點,這在業界已是共識,商湯科技一位投資人曾向全天候科技表示:“AI之爭是人才跟數據的爭奪,在大家都沒有得到全面的市場驗證的情況下,人才跟數據是重要的考量標準。”
京東近幾個月已經從各方引進多名AI人才。(詳見“挖完亞馬遜挖華為,京東引入大數據AI科學家裴健任副總裁”)
從新入職的AI大牛們的背景可以看出,京東AI目前已經覆蓋戰略、平臺、算法等多方面,整個AI大廈的“人才基石”已基本組建完成,后續就看大廈搭建了。
京東AI布局“兩手抓”:技術+資本
除了人才儲備,京東還通過技術和資本來發展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驅動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中,劉強東表示:“我們提出未來發展的技術,是用人工智能和機器的方式,把零售行業做一次再造,其實并不是京東跟風,而是我們用傳統的技術把成本和效率達到的情況下,
如果沒有實現質的飛躍和突破,我們唯有用技術投資。”
1月4日,京東亦莊7FRESH生鮮超市正式開業。店內,所有出入口均設有客流分析攝像頭,在賣場各處也都有攝像頭。進店以后,顧客在店里的行走軌跡、在每個貨架的停留時間,都會在服務器上實時計算和跟蹤。
此外,店內還投入智能跟隨機器人、“魔鏡"商品信息顯示屏以及人臉支付設備等,將京東黑科技用于實戰,試圖做出差異化。
除了技術,京東還投資了多個應用人工智能的企業,從而完善其整個AI生態。
據不完全統計,京東2017年以來在AI相關領域投資達20次,涉及行業包括金融、硬件、醫療、汽車、制造業等。
京東AI五大落地方向
迄今為止,京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涵蓋了五大方面:主要的是供應鏈和金融,其他領域包括電商、IOT(物聯網)和醫療。
1、AI+電商
在電商領域,京東主要將AI技術應用這些場景:以圖搜圖、推薦、用戶畫像、商品畫像、地域畫像、語音識別和AR掃描拍照購。
而在線下實體店,京東則結合了人工智能數據算法與機器學習的模型,將搜索、推薦、頻道、會場等產品組合,幫助掌握用戶畫像、商品畫像。
包括京東人工智能客服JIMI,也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深度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用戶畫像等技術合成,可以實現7*24小時不間斷回答用戶售前咨詢、售后服務等環節。
2、AI+供應鏈
京東非常重視供應鏈的發展,已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等方面。劉強東還在首屆“JDD-2017京東金融數據探索者大會”上強調,京東是一家用技術來為品牌商提供供應鏈服務的基礎設施服務商。他還詳細介紹了京東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實例。
無人倉:劉強東指出,京東的無人倉已在上海建成,在上線之前已脫線運營三年,這是個大型的全無人倉。不同于全世界所有無人倉的to B特性,京東的無人倉是B to C的,每天可24小時不間斷地生產出數十萬單量,且倉庫里一個人都沒有,由機器和人工智能進行系統控制。
無人機:截至2017年11月5日,京東無人機在全國飛行測試超17萬小時,新的無人機可飛240公里。春節后,京東架重型無人機將會進行實際上飛測試。計劃未來三年內,重型無人機可飛500-1000公里,攜帶一噸到兩噸貨物。從遠期看,京東希望重型無人機能夠實現超20萬噸載重貨物的運輸量。
配送機器人:早的京東配送機器人,在人大、清華等高校已測試近一年時間,2017年12個起將在短時間內實現在北京市一百所高校全部采用機器人送貨。京東物流已順利的實現把過去整個中國龐大的物流體系,由平均搬運5.2次降低到只搬1-2次:次從各位合作伙伴的倉庫搬到京東龐大的物流體系里面,第二次從京東物流中心搬到終端消費者家里面。
3、AI+金融
京東金融起步較晚,但從成立天開始,就以技術為核心,技術其實就基于AI方面,相關應用主要體現在風控和反欺詐上。
基本上京東金融風控體系是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壞賬率和資損水平低于行業平均值50%以上。據劉強東透露,所有跟京東金融有過合作的業務伙伴,很多正在用我們的技術做主打,我們幫助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了70%以上。
此外,京東金融還推出了“資產證券化云平臺”,有效地降低了融資企業的門檻。傳統方式每單低是8億起,京東可以2億起;融資成本也降低了1到3個點;資產證券化中介機構的服務效率、管理效率提升至少20倍,原先20個人的活現在1個人就可以。
京東金融還依托京東龐大的用戶和交易量數據以及關聯外部合作伙伴數據資源,在注冊、登錄、營銷、交易等多個核心場景建立標簽和策略,其全魔方產品能夠實現對申請欺詐、信用欺詐、賬戶盜用、洗錢、羊毛黨、虛假交易等行為的防范。
4、AI+IOT
在IOT領域,京東將人工智能技術用到了智能音箱、電動門窗、電子門鎖等場景。
早在2015年,京東就與科大訊飛聯合推出叮咚A1智能音箱,成為了對這個市場反應迅速的中國科技企業。市場研究公司GFK數據顯示,到2016年京東占據中國智能音箱市場65%的份額。
在京東副總裁、AI與大數據部負責人翁志看來,“智能音箱是一個很好的入口,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必備,因為現在小孩的節奏更快,沒有時間天天在家里聽音樂,國內很多的服務都是通過手機來實現。智能音箱的形態會有,但會不會蜂擁而起,成為一個標配,目前看還比較困難。當然,智能音箱還會發展,包括帶音箱的電視和其他形態的產品都會出來,未來可能會跑出幾家做得比較的廠家。”
5、AI+醫療
雖然目前京東還未正式推出AI+醫療方面的產品,但據翁志透露,京東已經在醫療領域開始布局,正在深耕醫療影像,包括通過AI讀取X光、CT片、心電圖,做一套幫助醫生檢測的輔助系統。
除了自行研發,京東還與數據提供方、醫療機構合作,以及與大學和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利用機器學習的方式來做醫療影像和醫療。翁志認為,醫療影像是AI快速落地的一個方向,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影響會很大。
京東花大力氣布局AI,旨在發展新零售。在劉強東“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中,他描繪了一個無界、的零售場景,其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AI預測算法,以及以預測算法為核心的商品銷售預測應用。
劉強東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他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曾表示,“五年內,我們將超越所有對手,成為中國大的B2C平臺。”
(原標題:野心勃勃,京東人工智能布局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