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近幾年,人工智能加速崛起,信息技術持續突破,汽車產業正面臨著的大變局。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汽車開始走向智能化、網聯化,而貨運領域被視為無人駕駛汽車首要的商業化場景。
資本熱度只增不減 無人駕駛貨車能普及商用?
2017年以來,無人駕駛汽車發展持續提速。除了中、美、德等主要大國紛紛推進無人駕駛汽車立法進程,相繼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外,Waymo、通用、豐田、百度等企業也加快無人駕駛研發、測試,并陸續宣布量產計劃。
在風口之下,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前景日趨明朗。而在商業化場景的選擇上,業內普遍將客運與貨運行業視為佳目標,無人駕駛貨車和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用部署臨近落地。其中,由于“智慧物流”建設的加快,以及貨運場景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小,無人駕駛貨車的發展愈發被資本市場看好。
業內人士分析,相對于乘用車,貨車、特別是重型貨車的商業化價值更大,成本也更低。因而,貨車實現無人駕駛的需求更為迫切,也更為實際。
企業競相布局無人駕駛貨車
面對無人駕駛貨車的廣闊市場前景,不僅傳統貨車廠商積極布局,而且不少域外科技企業以及初創企業也隨之陸續“露面”,不斷加大無人駕駛技術研發投入,促進無人駕駛貨車產品落地。很多企業在設計上更是放棄傳統座艙布局,甚至舍棄了駕駛室等關鍵元素。
4月3日,貨運無人駕駛公司圖森在企業辦公室內向媒體播放了一段無人駕駛貨車在港口內作業的測試視頻。據悉,根據行業需求以及政策環境,未來圖森在國內的兩條商業化落地將主要面向港口碼頭,在美國則主要面向電商等行業。
4月12號和18號,中國重汽、一汽解放兩大巨頭也先后發布了L4級無人駕駛卡車,并開展試運營。另外,在快遞物流領域,阿里菜鳥、京東、蘇寧等企業也將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在了配送環節,大力發展無人駕駛配送車輛。
無人駕駛貨車優勢凸顯
無人駕駛貨車的發展受到了國內外企業的熱捧,商業化前景被廣泛看好,很大原因就在于貨車實現無人駕駛后,能夠帶來三大益處:
首先是更為安全。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初衷就是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避免人為造成的事故與隱患。由于貨車出勤率高,有時也需要接觸危險環境,特別是那些進行危化品運輸的車輛,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后果十分嚴重。通過應用無人駕駛技術,不僅可以降低事故發生可能性,同時也能保障其他車輛、行人的安全。
其次是更有效率。以往,即便人類司機連軸轉,也會有效率瓶頸,難以實現真正的時間大效益化。無人駕駛貨車則無需考慮這個問題,可以實現不間斷運行,幾乎不受人為原因干擾,因而可以進一步提升作業效率。
然后是更省成本。一直以來,司機的人力成本支出都是總體成本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通過應用無人駕駛卡車來實現成本控制成為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普及應用仍需補全現有短板
雖然無人駕駛貨車商業化形勢大好,有望實現商用,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其若要實現普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無人駕駛技術有待成熟以外,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基礎設施的欠缺等短板都需要一一補全。
當前的無人駕駛技術,主要還是以L3級別為主,部分進入到L4級別的測試階段。因此,無人駕駛汽車大多都在進行封閉測試或是道路測試,只有極少數投入了試運營。也就是說,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度依然不高,對于復雜道路交通情況的處理能力也有待提升。
此外,雖然2017年以來,多個國家相繼出臺了無人駕駛法案,我國也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路測法規,但是總體而言,無人駕駛相關法規標準仍然不夠完善,特別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專業標準、市場銷售規范等也有待補充。
與此同時,當前世界各國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相關配置還難以支撐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化商用。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之前,還需要大力建設配套工程,完善智能交通管系統以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