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智能音箱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語音交互產品,正逐漸成為智聯網時代的新入口。目前,智能音箱發展加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因為品質、功能等問題,仍然有巨大的市場藍海沒能完全發掘。
智能音箱藍海究竟有多大?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知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正在邁入一個萬物智聯的新時代,各種語音交互產品正慢慢成為時代新的入口。其中,作為語音交互代表性產品的智能音箱,在普通用戶之間得到不斷普及,正逐漸進入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作為新的風口,智能音箱一直以來都受到企業的熱捧。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廠商的涌入和資本的不斷增加,行業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改變!
市場發展不斷增速
目前,智能音箱市場發展正進入快速拓展期,用戶滲透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整體發展不斷提速。
從發展來看,自2014年以來智能音箱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已經達到了5000萬臺,預計2018年這個數據將突破8000萬。同時,去年智能音箱用戶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7.9%,增長速度遠超智能手機外的其他科技產品。
在國內市場上,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季度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80萬臺,雖然出貨量不是很高,但增速達到驚人的5370%,這也讓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費市場。
總的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的智能音箱消費市場,發展速度都展現出強勁的上升趨勢,其中發展在增速的同時,整體市場也已經初具規模,而中國市場雖然已成為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費市場,但規模體量仍然較小,不過增速卻十分驚人。
廣闊藍海仍未發掘
國內智能語音市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科技巨頭和相關廠商的大量投入。目前,以BAT為主的軟件平臺廠商是主要力量,其余還有以小米為代表的硬件廠商,以海爾為典型的家電廠商和部分創業型企業。
雖然品牌眾多,但其實在銷量上與品牌相比差距還十分懸殊,對于國內市場的挖掘其實都還不夠深入。
據了解,阿里的天貓精靈到目前為止總銷量超過300萬臺,成績國內,世界第三。但排名前兩位的亞馬遜和谷歌占據了70% 的市場份額,阿里只有7.6%,這么縱向比較下來,可以說阿里的第三與前兩位的選手完全不在一個梯隊。
橫向比較也是如此,不少專家認為智能音箱和智能手機未來將成互為替代品,但300萬國內市場的銷量放到手機市場,基本屬于二線水平,同時與一些普通音箱的銷量相比,這個成績也缺乏一定競爭力。
可以說,國內市場低迷的銷量,與市場強勁的增速和不斷增加的品牌沒有成為正比,面對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國內規模,企業仍然還有廣闊的市場藍海沒有發掘出來。
發展中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那么,企業要怎么做才能發掘出更大的藍海,讓銷量和增速成正比呢?
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市場競爭的重點從價格戰轉回到技術品質上來。低廉的價格雖然是推動智能音箱普及和發展的因素之一,但過于追求低廉的價格有時反而不利于市場的擴大。近段時間,阿里、小米、京東等廠商紛紛降價,智能音箱價格普遍都已經低至了百元以內,這對于智能產品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如此低廉的價格也就意味著產品在技術和品質上,已經不可能達到用戶需求。事實也是如此,縱觀國內智能語音市場,產品基本停留在語音助手階段,除去AI加成,作為音箱基本的音質可能還比不上普通音箱。
因此,企業要做的應該是在保證產品基本功能的基礎之上,更加注重技術的發展和產品智能水平的提升,只有品質與功能有了實實在在的保證,用戶才會認可和接受,而不是一味的通過降價來消耗用戶的信任。
此外,企業也要重視產品的安全問題。面對各種系統失控、隱私泄露事件,人們對于智能產品的安全問題格外關注,智能音箱目前在隱私保護和系統控制方面仍然問題多發,不少用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終棄用。因此,只有解決了產品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智能音箱才能做到真正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