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出現和興起,云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等詞語多次登上熱搜榜。區塊鏈作為人工智能中的新興技術,也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
區塊連技術融入音樂場景,打造視聽新模式!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工智能產品以其酷炫的時尚外觀、前沿的設計理念、便捷的使用體驗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這些產品往往蘊含著高科技含量,給人們提供了舒適的用戶體驗。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中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產業正奮力邁進。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69億元,同比增長40%,2016年達到96億元。
此后,在技術和應用的驅動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繼續快速發展,同比增速超過40%,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00億元,并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這顯現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前景良好,潛力巨大。
在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巨大、增長迅速的背景下,許多高新技術得到了國內外相關行業人員的高度關注,區塊鏈就是其中的一種技術。
據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5年,GDP的10%將儲存在區塊鏈中。這意味著高管們正在為這次就像地震般的轉變做著準備,并計劃支持其實施。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影響可能與互聯網革命本身一樣深遠。
與此同時,區塊鏈在娛樂產業方面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布局。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區塊鏈已經廣泛應用在醫療、移動支付、運輸、計算等多個領域之中,如今也延伸到了音樂市場中。
當前,許多音樂藝術家為了使在線音樂更加公平的共享,開始選擇使用區塊鏈技術。據Biilbord報道,已經有幾家公司準備為藝術家們建立更加直接的支付通道來解決支付問題,力求通過自動化智能合約來解決認證問題。
舉例而言,PeerTracks網站的相關系統仍在開發中,它致力于提供一個音樂流平臺,讓用戶可以在線聽音樂并使用區塊鏈技術在無中介的情況下直接付款給藝術家。這個平臺也希望在藝術家和客戶之間建立更直接的交流方式。
除此之外,企業Ujo Music也努力使得音樂家能自如管理自己的音樂作品。Ujo Music是2015年成立的區塊鏈初創企業,曾在德國柏林音樂節上和其他公司一起展示自己的區塊鏈音樂構想。該平臺可以讓音樂家在區塊鏈上發布和管理自己的音樂版權,獲得相關收益,并且可以自動將這些收益進行合理分配。目前已經確定將該平臺打造成純商業性質的音樂平臺。
借助于區塊鏈技術,音樂家和聽眾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收款與付款也更為便捷。這無疑與以往的音樂共享模式是不同的。
除了Ujo Music,很多音樂產業的項目都轉向區塊鏈技術,比如歌手/詞曲作家/制作人Imogen Heap發起的Mycelia和PledgeMusic 創始人Benji Rogers成立的Dot Blockchain Music。
還有其他的項目已經在70個國家獲得用戶群體,比如Blokur、Aurovine、Resonate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質量的愿望只會越來越迫切,諸如跑步、游泳、閱讀、聽音樂等有益身心的活動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
其中,聽音樂作為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在未來必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如何在這一領域提早布局,將高科技與的產品結合起來,已經成為了眾多企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化應用將會使藝術家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在共享的音樂資源時獲得更為舒適的體驗。
當然,區塊鏈在與音樂作品等結合時,如何與傳統音樂產品有所區別、如何把握用戶需求、增強用戶粘性等,都需要花費時間去思考,也仍需要從業人員攻克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長遠來看,區塊鏈的發展空間廣闊,它的應用將不于音樂等娛樂功能上,還有其他更多的應用場景有待于研究人員進一步地研發與探索。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能夠享受到區塊鏈帶來的更加多元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