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論壇會議】麥肯錫曾經預測,2025年,物聯網對于經濟的影響力將會達到11.1萬億美元,而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數量也將會超過300億個,遠遠高于手機的數量,因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掀起了一股物聯網的風暴。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工業制造大佬,乃至于大批的傳統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物聯網的轉型布局。
當然,物聯網還處于萌芽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物聯網企業如何能夠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對接?如何把握正確的未來發展戰略?如何與巨頭共舞,在產品、應用和平臺之間找到合適的發展策略?物聯網企業如何與資本對接,融資發展?這是擺在物聯網企業決策者們面前為緊迫的問題。
2018年11月19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學會、惠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中城新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分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惠州仲愷高新區管委會、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承辦的中國物聯網創新應用大會,在中國惠州市潼湖科技小鎮舉辦,來自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超700名代表參與會議。
大會邀請了院士,學術專家,國內外物聯網企業高層進行了分享,就物聯網生態圈的打造以及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應用的落地等廣受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惠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仲愷高新區委書記,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書記吳獻民在致辭中指出,惠州是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云計算應用創新基地,是首批全國20家智慧城市試點市之一,近年來惠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立產業變革潮頭,推動物聯網和云計算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LED、云計算應用和智慧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此次物聯網創新大會為惠州市加強和廣大科研院所、企業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將進一步推動一批的物聯網技術及產品落戶惠州,進一步促進惠州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惠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仲愷高新區委書記,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書記 吳獻民
惠州的跨越發展必將為產業升級、企業發展增添新動力,為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廣大企業深化合做提供新機遇。吳獻民表示,衷心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多為惠州物聯網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將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落地轉化。同時熱切期望各位企業家繼續關注惠州、投資惠州,惠州市人民政府將提供優良的環境、優惠的政策,的服務,支持企業在惠州做大做強,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顧問、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虛擬運營分會會長于生多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以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新一輪的信息通信技術革命,并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改善產業服務模式、促進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物聯網作為信息通信技術的典型代表,在范圍內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中國信通院一直大力開展物聯網的研究等相關工作,鼎力支持著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將與惠州市政府、當地產業界和海內外產業同仁一起,全力推進物聯網行業的創新發展,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物聯網應用迎接物聯網時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顧問、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虛擬運營分會會長 于生多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劉明亮說,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和扶持的產業,這些年來在物聯網的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物聯網無論從芯片、傳感,還是到平臺,以及應用方面,這幾年來自產業界的力量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都有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系統和解決方案。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劉明亮
劉明亮表示,中國電子學會在推動技術創新、研發標準,以及在試點示范和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惠州市委市政府近幾年也特別重視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這樣的新一帶技術的發展,也在潼湖科技區規劃出這些產業發展的聚集區,這次來這里召開產業交流會,希望能夠利用好這樣的平臺,為推動惠州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做出一些努力和貢獻。
后碧桂園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裁、執行董事莫斌致辭中說,碧桂園建設潼湖科技小鎮是認真的,希望將潼湖科技小鎮打造成全中國的產城融合平臺的標桿。希望借物聯網創新應用大會能夠推動潼湖科技小鎮的健康發展,也希望潼湖科技小鎮的健康發展,能對中國物聯網的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碧桂園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裁、執行董事 莫斌
隨后大會進行了成果發布環節——“潼湖生態智慧區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儀式。 碧桂園集團自2016年宣布開展產城融合新業務,本著“為鳳筑巢、陪伴成長”的發展理念落地實踐了個科技小鎮項目——潼湖科技小鎮,致力于推動“科技+產業載體+金融+應用場景”有機結合,打造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為了進一步扶持企業發展,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碧桂園控股、聯合其他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潼湖生態智慧區產業投資母基金“,該基金將專注于物聯網、泛半導體、智能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優先投資于已入駐潼湖生態智慧區的企業。該基金的設立必將為本地企業提供充分的資本支持,助力惠州市的產業升級。
簽署產業投資母基金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分享了“用科學的網絡安全觀樹牢物聯網安全防線”的演講,網絡威脅是永遠的主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國家安全,傳統的“封堵查殺”已經過時,要用主動免疫的可信計算來解決,他講道,中國可信計算源于1992年立項研制的可信計算綜合安全防護系統(智能安全卡),于1995年2月底通過測評和鑒定。經過長期軍民融合攻關應用,形成了自主創新安全可信體系,開啟了可信計算3.0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昌祥
主動免疫可信計算是指計算運算的同時進行安全防護,以密碼為基因實施身份識別、狀態度量、保密存儲等功能,及時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與排斥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相當于為網絡信息系統培育了免疫能力。沈昌祥院士提出,一定要堅持自主可控,國產化一定要對終的系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好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及其安全。堅持核心技術創新化,標準化,標準推進市場化。要走出,成為。
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分析了物聯網如何驅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他講道,物聯網在推動整個經濟發展對質量的變化、效率的變革、動力的變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對傳統的整個產業,像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就是新型的技術、物聯網的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當然也有新經濟。
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 續合元
隨后,續合元還分享了工業物聯網的發展態勢,工業物聯網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并可從制造業擴展成為各產業領域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也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從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詳細介紹了我國工業物聯網的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鄧中亮對5G通信的發展與萬物互聯做了分享,鄧教授以時空定位做引,引出通信導航融合概念并詳細闡述,繼而引出5G通信及5G導航的發展機遇。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鄧中亮
鄧教授首先介紹了高精度空間定位對于智慧經濟的發展意義,和“時空基礎+通信”在萬物互聯與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作用,隨后鄧教授分別對于通信導航融合的傳統無線網絡存在瓶頸,導航控制與決策,巨量位置感知計算的實時性處理這三大挑戰進行分析并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可以對導航和定位性能提升的關鍵就是5G。
越秀產業基金總裁盧榮進行了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物聯網產業投資機遇”的分享,盧榮首先從政策,經濟,產業結構,產業布局,技術環境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情況。他重點講道,惠州目前已經形成了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LED、新能源以及智慧裝備制造產業體系,目前已經建成的新型研發機構16家,珠江計劃創新創業團隊6個,高新技術企業794家,各種眾創空間、孵化器等等,也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布局。
越秀產業基金總裁 盧榮
隨后盧榮又介紹了大灣區物聯網產業投資機遇。他講到,萬物互聯時代催生物聯網萬億級市場,大灣區無論是從現在的經濟的總量、人口、教育,以及產業基礎來講,應該說都具備了很好的發展機會。關注物聯網的產業鏈和投資機遇有三個維度,個維度是連起來,萬物互聯的核心和起點是連起來。第二個領域是用起來,它的應用場景是一個核心的機會點,第三個是用的安全,是物聯網核心的環節。
香港應科院科技總監楊美基博士分享了香港應科院在智慧城市的應用。香港應科院是香港家科技部頒發的國家工程中心,2012年成立,這個國家工程主要是做芯片、集成電路的。他說,以車聯網為例,無人車在有互聯網里面有17個技術標準,應科院能把17個安全技術的標準全部達到,非常可靠,還有低延時,在微秒里面能夠完成通訊,從而達到安全的標準,項目得到了工信部的支持,這個項目很快在香港很快可以落地。他表示,為了達到車聯網的目的,除了傳統的通信技術以外,傳統的IT技術也在提高,目前可以在很短程的邊緣計算里面可以把信號進行處理,傳到物件里面,提升反應速度。
香港應科院科技總監 楊美基博士
ABB公司瑞典研究院“無線通信”主任科學家龐智博分享了題為“后一公里的連接——工業物聯網的瓶頸”的演講,他表示,工業物聯網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很活躍的領域,但怎么把各式各樣的設備連接,從傳感器、控制器到執行器很好的連接到各式各樣的網絡和各式各樣的應用上,到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
ABB公司瑞典研究院“無線通信”主任科學家 龐智博
龐主任拿消費物聯網作比較,根本問題不是傳統通信行業技術實力和能力不夠,而是優化的目標和方向不一樣,消費類通信技術優化的幾個指標如效率,能源效率,成本、單個用戶創造的收入達不到工業物聯網對通信技術的要求,相反,很多在消費類的應用里面不強調的反而是工業上重要的,比如可靠性,延遲,對技術的依賴性等等。他說,工業物聯網需要更高性能的無線通信技術和更好的優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工業互聯網與轉型升級: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為題,從工業互聯網現狀、技術創新、轉型之路等方向進行了深入分析了。他說,工業互聯網中網絡是基礎,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的技術實現工業系統的互聯互通,促進工業數據的充分流動和無縫集成,數據不能死,它要流起來,能夠共享,能夠把它的價值挖掘出來。所以在工業互聯網中,數據是核心,通過工業數據在前面,是有數據的感知,第二是要采集,第三是要集成應用,形成基于數據的系統智能,推動工業自動化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譚建榮
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徐習明分享了“視頻+AI打造智慧城市數字化之眼”的演講,他認為視頻是內容豐富的傳感器,從而使我們這個世界能夠看得懂、看得遠。要想看得懂、看得遠,首先是要數字化,而后是在數字化之上的智能化。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形成整個城市運營和城市治理的智慧感知體系。這個智慧感知會使我們城市的運營,城市里面每一個參與者,城市里面的每一個經濟體被數字化,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從而形成進一步的認知的智能,通過洞察、通過分析來優化我們的決策,從而形成一個可循環的智慧的城市治理。
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 徐習明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則介紹了潼湖科技小鎮的基本情況,同時分享了關于潼湖小鎮智慧城市的實踐,他表示,作為一個智慧城市的使用者和一個平臺的整合者,結合潼湖科技小鎮,智慧城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要應用的場景規模足夠大,這個只有政府和碧桂園這樣的發展商才能做到,這就是碧桂園這樣企業的優勢。其次生態要完善,所有入園企業的合作方很多也是智慧城市的供給方,也是碧桂園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一個生態圈。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 向俊波
此外還有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始董事及物聯網委員會主席曾劍鋒從智慧城市角度分析了物聯網的革命、標準與挑戰,并對幫助智慧城市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建議。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始董事及物聯網委員會主席 曾劍鋒
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鐘勇斌介紹了他們的產業互聯網的平臺,幫助企業家們對內管理上、有序、可視,對外經營上互聯雙贏。
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鐘勇斌
太一云董事長,北京區塊鏈生態投資基金總經理鄧迪分享了“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領域中應用的探索”,詳細介紹了區塊鏈對于物聯網的意義。
太一云董事長,北京區塊鏈生態投資基金總經理 鄧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泰爾終端實驗室 戰略規劃與研究部副主任、IoT行業研究員葛涵濤就目前智能家居的一些問題以及對策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個分享和匯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泰爾終端實驗室 戰略規劃與研究部副主任、IoT行業研究員葛涵濤
深圳市遠望谷銳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興華分享了“RFID+物聯網開啟零售數字化時代”的演講。他介紹了目前的新零售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并詳細說明了服裝行業、便利店的數字化轉型。
深圳市遠望谷銳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興華
潼湖科技小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坐擁55平方公里湖光山色自然美景,定位為物聯網和智能產業基地,從開建之日,就集齊了思科、浪潮、李開復創新工場、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80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目前已形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物聯網產業集群,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景象。美麗的潼湖科技小鎮,集科技產業集聚的創新中心、多維綠色景觀的生態小鎮,是非常適合科技創新人才創造宜業宜居的夢想之地。
物聯網這個朝陽產業正在呈現星火燎原之勢,未來,它將會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物聯網全產業人士攜手共贏,挖掘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也衷心希望產業內人士都能踏上物聯網的浪潮之巔,成為時代的主角。
(原標題:700+重磅嘉賓共探物聯網發展之路,中國物聯網創新應用大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