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動態】3月21日,是我國民間傳統24節氣之一的春分,俗話講:“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在春分到來之后的“一場春雨一場暖”催化之下,農作物們將普遍迎來快速生長期,因此爭分奪秒開展春耕、春種、春管等農業活動,就成為了廣大農民在春分時節里的首要工作。
不過當前對于我國來講,由于城鎮化發展帶動農村人口減少、老齡化現象致使農業青壯力不足、以及農機設備和技術的一致落后,使得國內農民面臨著巨大的農業發展壓力,勞動力和生產力都普遍不足的情況下,要想有效應對春分繁忙的農事活動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在近年來,“智慧農業”概念的興起給農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國家大力推動現代化農業轉型,企業積極研發各種先進的農機產品,給了農民更輕松、更便捷的農事體驗。尤其農業
機器人的普及應用,通過換人不僅彌補了農業發展的勞動力缺陷,更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提效增速。
農業機器人的前世今生
那么,具體什么是農業機器人呢?農業機器人其實是一種新型的智能農機設備,能夠用于農業生產中的諸多環節。農業機器人的誕生一方面是機器人技術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農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不僅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能夠得以升級,同時現代農業發展也能得以變革提速。
鑒于此,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地多人少的發達國家就開始了農業機器人的研發工作。他們相繼研發出嫁接、扦插、播種、采摘、移栽等多種農業機器人設備,通過普及應用推動了本國農業的自動化、現代化和智能化發展。
到了90年代,我國也逐漸進入到農業機器人技術研發的行列。當時,中國農業大學作為首批研發單位,成功研制出了嫁接機器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嫁接技術。此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頻頻發力,讓我國農業機器人研發成果不斷累積,時至今日已經擁有了耕作、除草、施肥、收割等系列產品,大量應用于農業各項環節之中。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受市場投資、發展速度和機器人技術差距影響,早期的發展也較為艱難。好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方面表現搶眼,給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市場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目前,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智慧農業”建設的整體大方向指引下,我國政府正在積極發布相關利好政策,不斷提升農業科研投入,增加農機發展紅利補貼,以此重喚傳統農機企業的發展活力,并吸引一批科技企業和初創企業前來加入。
據了解,政府已發布了《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等系列文件,要求利用農業機器人等農業機械的有效供給能力,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促進我國從農機制造大國向農機制造強國轉變。同時,政府還通過每年給予農業機械研發、購置千億補貼,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形式,對現代化農業發展給予現實紅利支持。
在以上政策、企業等的共同助力下,我國農業機器人市場發展也開始展現出了強勁潛力,不僅規模在日益擴大,發展速度也是一日千里。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機構預測,我國農業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16年的3.3萬部增長至2024年59.5萬部,到2024年預計市場收入將超過740億美元,未來潛力藍海十分廣闊。
人機關系未來影響幾何
當然,在國內農業機器人應用和發展如火如荼之際,人機關系也引發了行業的一定擔憂。從農民的角度來看,農業機器人是用來替代自己的,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農業機器人是協助農民生產的,兩者是共存共榮的關系。那么,現實中農業機器人與農民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就目前而言,農業機器人與農民的關系應該屬于共存共榮,一方面當前農業機器人應用范圍還相對有限,另一方面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還需人工操作,因此農業機器人離不開人,而人也需要機器人進行輔助與助力,兩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關系,相反需要共同協作進行互補,才能推動農業發展的有效升級。
而至于未來的人機關系如何,筆者認為也不是此消彼長的矛盾關系,就算農業機器人功能和應用場景提升之后,農民的價值越來越低,農業機器人也會創造出新的崗位讓農民發揮另外的價值,農民完全不必因為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而大感擔憂。未來農民真正需要做的是怎么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我價值,唯有自身強大才能抵御沖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