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北公認有效的激光、光學、光電對接行業盛會,光電子·中國博覽會自2009年在北京舉辦以來,以搭建“創新型”展會為目標,匯聚光電子行業資源,以及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工業、電力、石油等各領域單位的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搭建產學研究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以化的視角、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則為光電行業提供了的產品內容,并為及中國企業需求定制了一系列的個性化服務,成為全國重要創新型光電展會。2019年第十一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將于2019年8月5-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地下一層5-6號館舉行,此次展會將在展會區塊、展商類型、接洽方式等方面以創新的方式為您呈現激光智能制造主題展、高校·研究所·重點實驗室創新技術、紅外微光技術及應用主題展、智能信息主題展、光學制造主題展、精密光學與光電檢測主題展,是一場不容錯過的行業大展。
會議三大強勢資源帶您對接
1、 一帶一路
廣泛邀請一帶一路延邊國家專家、學者、參贊來華做技術交流、各地方政府深入對接交流,先后在線上線下舉辦各類主題活動2000多場,專場專題對接洽談1000多場,參與人員總數累計超過了50萬人次。
2、校企聯合
助力技術直接推向市場;
助力技術和應用單位在航空、航天、石油、電力等領域共同研發,解決行業應用的痛點、難點;
助力企業技術升級、改造、產品更新換代;
助力地方政府及區域經濟進行技術革新、推廣產業升級。
我們以經濟產業升級優化為立足點,以技術轉移和共同開發為主要載體,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提供便捷溝通平臺,結合“產”、“教”資源,在信息和應用方面充分融合創新,推進協同發展。
首批推薦高校、特色企業120余家。強強聯合優勢資源,合作共贏!
3、創新成果轉化
組織創新技術成果展,展出國內外創新創業成果項目約800項,舉辦100多場次專項對接活動,向企業、國防單位等推介項目成果,促成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對接。
自主創新 工業強基——同期主論壇精彩不斷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任務是工業強基,它決定制造強國戰略的成敗,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
光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的發展帶動了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技術等技術領域的加速演進,同時,光電子信息技術也對現代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基礎支撐作用,光纖通信網絡的建設、4G 及5G技術的應用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技術應用,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為新技術、新產業的不斷涌現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積極響應“工業強基”相應政策,在2019年8月5日-7日第十一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期間同期舉辦“2019中國光電子技術及產業發展大會”,此次大會將邀請光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院士、專家、企業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討光電子信息工程科技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和新空間。
利用暑期時間,走進智能制造、光通訊等領域,帶你領略前沿科技、“光電盛宴”!不容錯過的學習、科研、業務對接的好機會,就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2019年第十一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