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加速普及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水電費繳納、手機話費充值等瑣碎的事情。只需下載并安裝一個APP,并填入身份證號、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完成注冊,人們就可以辦理相應的業務。
然而,在APP上注冊會員時,一些“霸王”條款也讓許多用戶頭疼不已。比如:必須填入個人聯系方式、關聯其他社交媒體賬號等,都讓用戶在使用APP時心存疑惑、倍感不安。面對這種狀況,一些用戶也在大聲呼吁,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臺相應的措施,對于眼下的APP市場進行相應的治理和監管,以此保障廣大APP用戶的合法權益。
辦法總比問題多。近日,《信息安全技術移動互聯網應用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規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發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希望匯集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將合理的、有可行性的方案收集起來,為互聯網應用軟件及程序服務商開展相應收集個人信息提供可供依循的制度規范,這意味著App收集個人信息“國標”將加快出臺。
草案提出,App運營者應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這就表明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App運營者應該樹立守法意識,自覺為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創造有利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對網貸App也提出了要求,即網貸App應允許用戶在金融借貸應用中手動輸入緊急聯系人信息,而不應強制讀取用戶的通訊錄。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這項內容給予了用戶較大的自主權,網貸App在開展相應業務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收集信息渠道的可靠性和正規性。
對于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訊等21種常用類型的App,草案指出了可收集到的少信息及使用要求。具體來講,當用戶拒絕提供少信息之外的個人信息時,App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該類型服務,這就讓用戶在使APP時,不必提供不必要的各種信息,從而跳過繁瑣的流程,大大節約某款APP的注冊時間。當然,如果用戶愿意上傳、愿意使用新功能,那也是可以的。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關部門除了應該加強對各種APP服務供應商的監管、明確APP運營者的權利和責任之外,對共享、轉讓個人信息等行為也應進行明確規范。APP供應商在對外共享、轉讓個人信息前,應該積極與用戶取得聯系,并事先爭得用戶的同意。不論是第三方代碼,還是服務插件,APP供應商都需保持謹慎態度,并對個人信息收集行為負責。
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呼聲高漲的背后,傳遞的是人們對個人信息保護措施的殷殷期待。加快立法速度也好,完善監管體系也罷,終的歸宿都是希望整治APP過度隨意收集個人信息的亂象,讓相應的APP服務商明確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堅守法律底線,真正以合理、合法方式收集個人信息,以此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上下而求索。從總體來看,保護個人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并不局限于哪一種具體形式。對于APP個人信息保護而言,不僅需要立法機構、監管部門等“重拳出擊”,也需要APP服務商的認真踐行。在使用各種APP時,用戶需樹立警惕意識,認真閱讀APP的服務說明,然后再決定是否注冊某款APP。
風雨過后,天空中絢麗的彩虹往往引人贊嘆。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在經歷各種“洗禮”之后,移動互聯網應用收集個人信息的制度規范將加快建立和完善,APP服務商在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時,也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